折锦春  第60页

得好。”
  秦素早便想坐回去了,此时便垂首道:“多谢钟舅父指点,多谢二兄指点。”
  钟景仁摆了摆手,将画卷交由两个小鬟收好,便回到了原处坐下。众人亦皆归了坐,这一场观画风波,亦就此消于无形。
  并没有人注意到,秦彦婉看向秦素的眼神中,飞快地闪过了一抹探究。
  钟景仁方才的样子,再度证实了她心中长久以来的某些猜测,不过,这些猜测仍需时日加以证实。
  此时,高老夫人便向时漏看了看,对太夫人道:“虽说是亲戚热闹,却也不好误了君姑歇午。这时候快到未正了,君姑便去歇一歇可好?”
  太夫人向来便有歇午的习惯,今日却是怕众人路上受寒,特意选了午后的时辰让大家过来,此刻她确实有些神思困倦,看上去也不似往日精神。
  钟氏便也柔声劝道:“太君姑好生歇着便是,莫要累坏了身子。”一旁的林氏与钟景仁便也跟着劝了几句。
  见众人皆是如此,太夫人便也不再坚持,遂笑道:“我实是有些倦的,难为你们一片孝心,那便散了罢。”又特意叮嘱钟氏:“好生安置你长兄,有什么不足的,只管来回我。”
  钟氏答应了下来,一众人等便皆起了身,恭送太夫人回屋歇息,众人便也各自散了。
  出了德晖堂,钟景仁与东院诸人打了个招呼,便随钟氏一同返回了西华居。
  他的住处是在主院外的客院,不过因要交账,这几日的白天,他皆在西华居与钟氏清理账目,却也是不得闲的。
  兄妹二人跨进西华居的院门,自竹桥上行过时,钟景仁便往西厢看了看,却见那西厢帘幕低垂、门户紧闭,连窗缝都没开得一条,门前还守着两个粗壮的仆妇。
  见此情景,他便皱起了眉头,回到正房西次间儿后,趁着四下无人,他放缓了声音对钟氏道:“很快便是年下了,你这样总关着三娘,也不是办法。”
  秦彦梨到底有病无病,全由钟氏说了算。如今钟氏一口咬定她病重,不许出屋,府中诸人口中不说,心中鲜有不明的。钟景仁便是怕自家妹妹行事太过,惹人闲话。
  钟氏闻言,神情立时便是一冷,沉声道:“这是我心慈手软,关了她是不想害她。若是逢着那些狠毒的主母,她哪里还有命在?”她越说语声便越是冰寒,眸中闪过一抹极浓的恨意。
  左四娘之事,她细细查访之下,竟未查出秦彦梨半点纰漏。
  除了与左四娘走得近些,平素说的话多了些,秦彦梨与左四娘之间,并无更深的联系。
  或者说,所有能证明二人联系的人与物,或死或失,全无踪迹。
  她原已查明,那一日西院大搜检之前,曾有人看见过一个白衣黛裙的小鬟,自西窗书斋急急而出,匆匆回到了西泠山房。
  钟氏不相信这是偶然。
  可奇怪的是,事后她派人去西泠山房认人,却并未找出那小鬟的踪影,遍查西院,亦找不出那个小鬟来。那几个见过她的人皆道,那小鬟长得极不起眼,隔得时间略久了些,竟不大记得她的样貌了。
  这简直是让人又气又恨,又觉胸口发堵。
  还有那个叫阿志的小厮,临死前曾交代说,他与左四娘的使女流年之所以有缘结识,是因了在萧家族学时,有一日他被秦彦梨请去帮忙,给秦彦柏送一封信,结果却在半路上偶遇了流年。
  因流年长得酷似其亡姊,阿志心中眷恋,便与流年走得极近,又被她言语蛊惑,收下了她亲手做的几样针线细物,只是后来不知何故,那些用物尽皆不见了。
  钟氏便命人打杀了阿志,又顺着他的话去查了秦彦梨,结果却是扑了个空。
  这个庶出的三女儿一如其亲生兄长,直是滑不溜手,让人抓不到半点错处。就连上次意图落水一事,事后也没查出端倪,最后只得将西华居的几个守门妪撤换了事。
  每每想到这些,钟氏便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愤懑。
  秦世芳手伸得这样长,布下了这样多的人手,她却一无所知,若非秦素莫名其妙地冒头,误打误撞将秦彦昭的事情闹了出来,她根本便不曾想到,她的西院竟是如此不堪一击。
  不过,往后却不会如此了。
  上一次是她大意,只顾着查那兄妹两个的住处,却忽略了自己的院子。如今她已经将西华居从上到下全都查了个遍,以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纵然如是,你也当注意一些,莫要叫流言传了出去。”见钟氏面色阴沉,钟景仁只得出言劝慰,语罢又叹了一口气。
  钟氏勉强笑了一下,点头道:“我省得,长兄也应知晓,我自有分寸。”说着她便又沉下了眼睛,冷声道:“所以我今日带着蔡氏出来了,我就是要让他们知晓,他一家三口的命,都在我的手里,别以为我抓不住把柄便没办法治他们!”
  听了这话,钟景仁深知说得再多亦是无用,遂摇了摇头,不再劝了。
  钟氏拧着眉头站了一会,方渐渐转过了神情,向钟景仁说道:“罢了,这些琐事何必说它。还是说说别的吧,我之前也未来得及细问,那管瓷窑的吴匠师可是做了七、八年了,与我们家一向亲厚,长兄为何要将他换了?”
  一听见“吴匠师”三字,钟景仁的面色便有些不好看。
  他将衣袖拂了拂,似是要拂去那看不见的尘埃,沉声说道:“吴匠师便是做得时间太久了,久得生出了旁的念头,被我查出他竟私自克扣底下人的月俸,更暗中藏了上佳的瓷品私自贩卖。便是我忍得,秦家也断留不得这样吃里扒外之人。”
  他说话的语气极重,神情亦变得有若寒冰。


第104章 暗香逐
  钟氏闻言大吃了一惊,提声问道:“竟有此事?”语罢她的脸色便也沉了下去,冷声道:“我就说呢,好好的长兄为何要换人,原来竟是人心思变。”
  钟景仁此时的神情有些感慨,喟叹道:“小妹说得精辟。人心,确然最是易变。”
  听得此言,钟氏也叹了口气,一时间不知说什么才是。
  两个人静默了一会,钟氏方劝慰地道:“长兄勿要烦恼,既是此人已经遣走了,损失也不算大,倒是不必理会。说起来,我恍惚听钟良说并州的砖窑出了什么事,前几日我忙着,便未及听你细说,如今倒要问问长兄,那壶关窑出了什么事?”
  壶关位于上京城外两百里处,隶属于并州,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民户不足两千,县下只辖一城,便是壶关城。此城离着上京只有一、两日的路程,却远不及上京邻近诸县繁华,堪称贫瘠之地。
  秦家的砖窑便设在壶关城外,因烧制出的砖颇为耐用,向来便有壶关砖之称。
  听得钟氏提及壶关,钟景仁的面色便有些发沉。他抬手捏了捏眉心,却仍是抹不去眉间的那一抹郁色:“壶关窑今年烧出的砖,数量比去年减了两成。”
  钟氏猛地抬起了头,吃惊地看着他,半晌后方问道:“如何会少了这许多?出了何事?”
  钟景仁的眉头皱紧了些,沉声道:“那里的黏土不知何故,竟大不如往年,数量也少,成砖数便也跟着少了。”
  闻听此言,钟氏一下子忧心忡忡起来,手指下意识地捻着麻衣上的线头,怔怔语道:“这可如何是好?”语毕复又看向钟景仁,眸中涌出一丝期盼:“长兄可有补救的法子?”
  钟景仁经营秦家窑厂多年,钟氏对他极为信任。
  “法子倒是有,却难。”钟景仁的眉心拧成了川字,神情越发忧虑:“大匠说,离壶关三百里有一座小城,那里有上好的黏土。我派钟良去看过了,确有其事,只是……那里却是杜家地界。”
  “杜家?”钟氏喃喃重复,旋即一惊,看向钟景仁问道:“莫非是……襄垣杜氏?”
  钟景仁点了点头,眸色越发沉重。
  襄垣杜氏亦是陈国大士族,虽不能与薛、桓这般冠族比肩,却也差不了多少。杜氏家主杜行简正值壮年,如今官至骁骑将军,人称“杜骁骑”,却是个行事狠辣之人,据说当年与汉安乡侯曾有过节。
  秦家居于青州,正属汉安县辖区,那杜家本就与汉安乡侯不和,如何会允许秦家在自己的家门口开窑厂?
  林氏眉间忧色愈浓,哀怨地道:“怎么竟是他家?这样一来,岂非那砖窑便办不下去了?”
  钟景仁连日来为此忧心,闻言亦是满脸的无奈:“所以我说,难。”顿了顿,又道:“我已令钟良去了益州,看那里有无合适的地方。”
  他的话并未令钟氏轻松多少,她仍是眉尖紧蹙:“便是再换旁处,亦是不易的,谁知道又会撞上那个贵族士家?”她说着便叹了一口气,向案边的扶手椅坐下了,亦示意钟景仁坐了下来,亲手斟了一盏茶给他。
  钟景仁端起茶盏啜了一口,怅怅地道:“小妹说得极是。原本壶关开窑,便是因有萧家说项,我们才拿了下来。如今这府中的情况却是……”
  他说至此处便收了声,面色越见沉郁,额头上累起几道深深的皱纹。
  钟氏怔了一怔,却是会错了他的意,遂苦笑道:“长兄之意,我自是明白。只是,那萧家却不大靠得住,亦不足信。自夫主去后,那萧夫人只来过一遭,态度很是冷淡。如今他家中族学出了事,可是长兄也看见了,萧家根本就没想过来寻我们帮忙,宁肯停了族学,也不愿开口求助。若是夫主还活着,定不会如此的。”语罢长叹了一声,满面无奈。
  钟景仁倒被她说得愣住了,旋即便明白了她的意思,摇头道:“我并非此意,小妹误了。实话说予你,我一直并不觉得萧家如何好,只是当初妹夫与太夫人坚持,才走了萧家的路子。依我本意,秦家若能不依附于任何一族,才是最好,只是……”
  他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神情有瞬间的悲凉,语声亦渐低了下去:“……只是,这条路到底难走,我们钟家……便是一例。”
  言至此处,他那双平和的眸子里,终是涌出了一丝怅惘,叹了一声,不复再叙。
  钟氏被他一言勾动心肠,回思家族旧事,多少雄心壮志皆被这冷落的世情消磨,族人凋零、门第低微。这般想着,她亦是满腹愁肠,跟着叹了一口气。
  一时间,两个人皆不曾说话,唯凛冽的北风时而掀起厚帘,将冰寒的冬意送入房间。
  静默良久后,钟景仁方站起身来,将衣袖展了展,慨然道:“罢了,往事已矣,何必再提。”说着便缓步行至门边,挑帘往外看了看,复又回首向钟氏笑道:“你这里的梅花开得倒早,方才起了阵风,我还闻见了梅香,是去年那棵玉蝶开了么?”
  钟氏见他岔开话题,自是知晓他是不欲自己心忧,便也打起精神来笑道:“哪里是玉蝶,那边打着苞的才是呢。”说着她已行至钟景仁身边

没有书签
内容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
© 2024 aishu.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