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  第42页

极是懊悔。恼自己方才怎就傻了,没立刻反击回去。
  这会儿,他人都去了!
  这个白天所带给她的所有愉悦轻松的心情,荡然无存。
  她懊恼得想揪自己的头发!
  一个仆妇在门口张望。
  阿菊走了过去,回来对洛神说:“小娘子,陛下圣旨,封李郎君为持节都督,前往江北平梁州之乱。”
  ……
  奉命前来传旨的钦差,是侍中冯卫。
  与冯卫前脚后步的,还有一位访客,便是杨宣。
  但杨宣并非钦差,甚至也不是奉了许泌之名而来。
  许泌将他调回上游的江陵,继续驻防荆州。
  此刻,他原本应当已经踏上了西去之路。
  但他却相向而行,先折到了京口。今夜,以李穆的老上司,或者说,一个关切他的老上司的身份,出现在了这里。
  冯卫乃是急赶而至,路上疲惫,传完圣旨,一行人皆困累不已,李穆和闻讯而至的京口令将人送去驿馆,招待安置完毕,回来后,已是深夜。
  他与杨宣相对而坐。
  案角燃了一盏烛台,火光灼灼,杨宣面色凝重,目光落在面前的一物之上。
  冯卫来此,除了带来皇帝的旨意,一并也授下了铜印和虎符。
  案上那两样并排搁置之物,便是节印和用以调兵的虎符。
  厚重的铜地,在烛火的映照之下,泛出一层代表着权力和威严的暗金光泽。
  独独却少了一样,也是最重要的一样。
  军队。
  李穆奉命要过江与之作战的对手袁节,本归附于北夏,做了皇帝的驸马,封于梁州,统御当地。
  北夏在对大虞的江北一战惨败之后,国摇摇欲坠,袁节非但不去勤王,反而兵出梁州,迅速占领汉中一带,随即对原本还臣属于大虞的蜀地最后一个政权巴国发动了进攻。巴国不敌,巴王逃到大虞,国灭。
  江北的西南地带,全部落入了袁节之手。
  袁节立国,自称汉帝。
  兴平帝要李穆做的,就是助巴王复国,剿杀袁节所建的那个自命正统的所谓汉国。
  袁节拥兵十万,占据着巴蜀大片沃地,天时地利,兵强马壮。
  而李穆,手里除了一个“持节都督”的头衔,皇帝给他的,只有三千兵马。
  这三千兵马,还全部来自宿卫军。
  宿卫军平日驻于建康,职责便是保卫皇城和宫城,和常年攻城略地的真正的军队相比,战斗力可想而知。
  宿卫分六军,各军一千人。
  兴平帝抽调出了其中的一半。
  而这些,便是兴平帝自己能调动的全部军队了,再加上高峤从广陵高允那里调来的三千人。
  李穆手中这只虎符能调用的,就是这临时拼凑出来的六千人了。
  杨宣的目光,从案上的铜印,转落到了对面那个曾是自己下属的男子的脸上,目光里流露出掩饰不住的担忧之色。
  他摇了摇头。
  “敬臣,非我马后炮。当初你求娶高相公之女,我便觉得不妥。如今果然将你置于是非漩涡。陛下、许司徒、陆家,乃至高相公,皆对你虎视眈眈。叫你以这杂合的六千人去打袁节,何来胜算?”
  这一场仗,其实原本可打可不打。
  江北之地,在朝廷乃至大多数南人的眼中,早已属于遥远的梦地了。能拿回,固然是好,失了,也是常态。
  再难寻到如南渡之初,于江边朝北,成片痛哭流涕怀念故土的人了。
  而皇帝却在这时候下了这道圣旨。
  于兴平帝,是怀着侥幸和迫不及待的心,想要赌他相中的这个寒门武将的实力,亦在赌他作为人君的天运。
  于许泌,是冷眼旁观,等看高峤如何处置这个他并不满意的女婿。待战败消息传来之时,高峤的脸色,想必足够自己佐酒喝一壶的。并且顺带地,也暗中讥笑一声自己那个不肯安于现状的皇帝女婿的痴心妄想。
  于陆光,联姻不成所带给陆氏的羞辱,余波至今仍未消散。据说高峤十分愧疚,曾一连给陆光去了三封信,邀约赴席,皆被他以病体为由给推拒了。高陆交恶,不可避免。陆光如今最想见到的,大约和许泌也是相差无几。
  而高峤……
  以他高氏家主的身份,需要考虑权衡的东西,太多了。
  纵然李穆已是他的女婿,但高家,也绝不可能会在这种一触即发的敏感时期毫无保留地支持李穆,或者说,支持皇帝的这个可称之为异想天开的疯狂举动。
  何况,高峤如今到底是怎么想的,旁人谁又知道?
  女婿不是儿子。真到了关系家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许多家主,甚至能牺牲掉一两个儿子。
  更何况所谓女婿?
  皇帝这回要打仗,也不是不曾开口向兵部要人。
  但五兵尚书除了手中那些积了尘灰的兵马录册,拿不出半个真人。
  许泌、陆光皆寻借口推脱。
  作为对上的回应,高峤调了高允的三千人马,已算是有所表态。
  剩下的千钧重担,就全压在了李穆一人肩上。
  一场原本可打可不打的仗,最后因为朝局争斗,人心谋算,变成了李穆必须投身而入的凶局。
  看他如何结局,皇帝如何收场。
  这大约是现如今所有人都在等着的一件事了。
  “敬臣,还有一事,我须得提醒你。三千宿卫官兵不堪用也就罢了,另三千广陵兵,虽骁勇善战,却是高允的人。高允厌你颇深,虽听了高峤之命派兵,但从上到下,恐怕未必受你节制。袁节强大,你手下本就无可用之兵,若再有高允之人从旁掣肘,我怕你凶多吉少!你听我一言,即刻修书高峤,向他求助。从今往后,你死心塌地跟从于他。他要你如何,你便如何。此战,无他全力支持,你绝无获胜可能!退一万步说,他若肯出面,叫陛下收回成命,避免此战,也不是没有可能。”
  李穆一直没怎么说话,此刻,终于抬眼,望向忧心忡忡的杨宣,微笑道:“兵来将挡。既有上命,我难以推脱,便也只能试上一试了。多谢将军,特意来此相告,李穆感激不尽!”
  杨宣明白了。
  他婉拒了自己的劝告。
  从得知这个消息开始,杨宣便很是焦虑,这才不顾许泌调令,放下了一切事情,先赶来京口,想劝李穆听从劝告,求好于因强娶了高洛神而得罪了的高峤。
  虽然他也明白,高峤未必这么轻易就肯出手。
  但比起白白送死,这无疑是条更可行的路子。
  杨宣沉默了片刻,暗叹一口气,只能改口。
  “敬臣,莫怪我不肯助力于你。你从前司马营的营兵,无不想要随你北上作战,奈何许司徒不发话,我也是有心无力。好在你一向善战,于用兵之道,更是我所不能企及。我大虞既能于江北大败夏国,又焉知你李穆不能以少胜多,平定梁州?”
  李穆一笑,向他拜谢:“从前承蒙将军提拔,方有李穆今日之始。将军难处,李穆岂会不知?借将军金口,此战,李穆定竭尽所能,克定蜀地,请将军等我消息!”
  杨宣因有命在身,和李穆见面完毕,讲了该讲的话,便连夜动身离开,赶去江陵。
  李穆送杨宣出京口二十里,最后停于江畔,临别之前,对他说道:“杨将军,中原乱,天下必将再乱。许泌非英主。为长久之计,我劝将军,及早打算,早留后路。”
  杨宣一怔,盯着李穆。
  李穆神色不变,作揖道:“我知将军,乃重情重义之人,此实为大不敬之言。然许泌何等之人,将军定知之甚多,远胜于我。李穆乃是出于将军待我厚谊,方贸然开口。若有得罪,请将军海涵。”
  杨宣默然,片刻后,苦笑:“我何尝不知!然这等世道,以我等伧荒门第,不附许家,又能去往何处?高氏、陆氏,也未必比许泌高明多少!且许泌对我,也算是有知用之恩。”
  “罢了!走一步,看一步吧!如今我只盼你能渡过难关。若能过了这一关,以你之能,日后定大有所为!”
  杨宣拍了拍李穆的肩膀,上马而去。
  李穆目送他与一众随从纵马远去,身影渐渐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冷月无声,大江汤汤。
  他并未立刻回城,而是停于江畔,在月下独自伫立了良久。
  这一世,他所面对的,依旧还是那些人。
  然而一切,却又迥然不同了。
  十六岁的高氏女,未再旁嫁,早早地成了他的妻。
  如同铁桶般的衡势朝廷,也如他所愿的那样,借了这场婚姻的牵引,提早裂变。
  而作为必然的代价,就是在他羽翼尚未丰满的时刻,便早早地将自己推到了那条刀剑相向的独木桥前。
  桥的另头,是他不灭的雄心和用以支持雄心的那曾一度被他握于掌中的天下权势。
  而桥的下方,万丈深渊。稍有不慎,行差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从求娶高氏女的第一天起,他便知道,他舍了前世那条可循的路。今生,一切只能从头来过,比起从前,也只会愈发艰难。
  他不知日后将会如何。
  但他无所畏惧,亦绝无后悔。
  此刻,在他身体血脉里澎湃激荡着的,只是热血。
  永不冷却的一腔热血。
  平蜀之战,便是踏上独木的开始。
  他必勇往直前,为自己的万丈雄心,亦是为了那个已冠上他姓氏的高氏女。
  叫她永远能像今日这样随心所欲,有所倚仗,而非如前世嫁他时那般,小心翼翼,委屈求全。
  李穆记忆里的她,香肌玉骨,温柔解语。
  倘若没有后来那一杯毒酒,当时锦帐玉人,两情缱绻,至今想起,那一缕残留暗香,仿佛还在鼻息萦绕,幽幽不去。
  但,纵令他念念不忘,至今怀想,于她而言,却是要经历过何种的心劫,才会从如今十六岁的烂漫模样,变成了那样一个懂得承欢男人的女子。
  他宁愿半生流光,她恣意依旧。
  而那个曾叫他怀念的解语女子,埋于心底,便也够了。
  ……
  李穆深夜才归。
  洛神早就睡了下去,人却因了气闷,一直醒着,隔帐,看着他在昏暗中悄无声息地躺了下去。
  次日清早,她醒来,一撩开帐子,见屋角的那张榻上,已是空空荡荡。
  连被衾也被他自己收了,早不见他人。
  李穆加官都督,奉旨不日渡江伐汉,助巴复国,这个消息,不止李家人知道,次日一大早,京口人也都知道了。
  皇帝留给他备战的时间并不多。
  三天后,就是他出发的日子。
  到时候,他将带领三千宿卫官兵渡江,和从广陵赶来的三千人马汇合,随后,出兵伐汉。
  整个京口镇,都在议论着这件事情。
  洛神留意到,卢氏在自己的面前,并未流露出过多

没有书签
内容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
© 2024 aishu.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