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亲。
方长庚也不管她心里想什么,但当娘的看自己儿子天经地义,他又不能说什么,只要何氏别给孩子灌输一些不好的观念就好。
至于她从头到尾只口不提三丫,方长庚已经懒得指责,反正也改不了了。
第86章 家常
回到自己许久没有住过的屋子, 入目是熟悉而陌生的景象——灰暗的泥瓦墙, 麻纸糊的木棂格子窗, 还有破旧的书架和书桌椅, 以及书桌上没有添油的油灯,方长庚这才恍然意识到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快二十年了, 眼前似乎还有在这个简陋而狭小的房间埋头读书的小童的身影, 但一切都已经过去了。
真是快啊……方长庚难免有些感慨,摸了摸低矮的木桌木椅,发现上面一丝灰尘都没有,应当是老李氏每日勤打扫的缘故。
方长庚心生欢喜,看到靠墙的床上还铺了干净的褥子,于是除了靴子合衣躺上去, 实在是觉得没有比现在更
等他老了, 一定要回来这里养老,要是清猗也喜欢这里就好了……
迷迷糊糊就睡着了, 醒的时候眼前还有些模糊, 耳边就听到了老李氏压低了的咋乎声:“咋衣裳都没脱就睡, 也不嫌硌应……”
见方长庚醒了,老李氏又马上高兴起来:“可算醒了,我看你这些日子是真累着了,睡得可香, 我跟你刘奶奶在院子里唠嗑都没见吵醒你。快起来去吃饭, 菜都要凉了。”
方长庚往外一看, 嚯, 居然已经天黑了,也不知道是因为最近比较忙还是回到家彻底放松了。
“奶,你们吃过了没?”
“还没呢,这不等你呢!”
方长庚伸了个懒腰,从床上爬起来,在老李氏过来收拾之前把被子叠好了,然后揽了揽老李氏的肩,笑道:“好啦好啦,这些我自己能干,咱们快去吃饭~”
因为老李氏说话气势丝毫不减当年,所以方长庚也不曾注意,这时才惊觉老李氏后背明显佝偻了许多,在他的衬托下显得越发瘦小,一看就知道是常年干累活落下的疾病。
方长庚心里多少有一种挫败的感觉,但也清楚对他爷奶来说在农村的日子远比外面自在,好在他们终于肯听自己的话基本不干活了,只是闲不下来,就在院子里种些蔬菜,养几只鸡而已。平时也什么都不缺,像穿的用的都是他和方启明在县城买回来,至于吃的,老一辈都不贪口腹之欲,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他们就只好买些软糯不费牙的,尽一尽孝心。
现在老李氏和方万英每吃完晚饭就在村子里四处溜达,每天都乐呵呵的,看着就觉得有长寿的福运。
不过饭桌上着实冷清了一点儿,和以前不能比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孙子来啦,我说哪个一进来就跟一棵小树似的,你爹都没你高。来来,和爷爷喝个小酒。”方万英呲溜了了一口热腾腾的黄酒,笑眯眯地说。
方长庚掂了掂桌上的铝酒壶,发现已经没多少了,于是直接走到角落的放酒坛子的地方,用自家竹制的酒提舀了半壶拿去厨房热,等酒香味出来了,才坐到方万英身边陪他一起就着花生米喝。
“你爹不爱喝酒,我还不信,果然还是我孙子像我,以后你陪爷爷喝,呵呵。”方万英咂咂嘴,一脸享受的表情。
老李氏“呸”了一口:“孙子像你那还好?也不怕把你个老头子喝傻了!”
方万英也不在意,好脾气地说道:“你们妇人家就是浅薄,孙子以后当官不会喝酒能行嘛?我这是锻炼他,以后孙子还得谢我呢~”
老李氏又要和方万英吵起来,何氏和方二山早就习惯了,自顾自地吃饭。
方长庚在一旁笑而不语,觉得听着这些十分安心,老头儿和老太太都吵了几十年了,从来没动过真格,只能说感情越吵越好,谁也离不了谁。
第二天,何氏就跟着他们坐着牛车一道儿去县城。
普通村民一辈子都盼望着去一次县城,如今整个云岭村也没一户人家能像他们家那样,对此都很羡慕。
所以每次老李氏和方万英回来都要帮村民们带这样那样的东西,两人年纪大了记性不太好,方长庚就认命地拿小本本记下来,送他们回来前一天就得陪他们去集市把东西买齐了。
原来还担心老李氏是拉不下面子,结果看两人还挺享受当“代购”的,而且更愿意来县城走动,也算好事一桩。
一行人直接去了方启明那里,因为先生家里有事,这两天都没来,于是三个孩子得了解放,得知老李氏他们来都十分雀跃地跟着刘嘉兰到了大堂。
幼清特别喜欢黏在方长庚身边,又习惯了方长庚隔三差五地来看他,因此一进来小小的身子就下意识往方长庚这边挪,一时没注意到何氏的到来。
何氏心下很不是滋味,忙叫道:“幼清,娘来看你了,快过来!”
幼清这才看到他亲娘,清脆地喊了一声“娘”,仰起头又眨着黑亮的大眼睛朝方长庚叫了“哥”,见方长庚宠溺地笑着应了,然后才松开抓着方长庚的小手乖乖走向何氏。
不过才大半年时间,幼清明显不像以前那么腻着何氏了,这让她十分难过,同时心里油然升起危机感,觉得孩子跟她不亲,甚至突然有一个强烈的念头,想把孩子带回身边养了。
哪怕这辈子没什么出息,至少也是跟在她这个亲娘身边,总会对她好的,反正也比以后孩子长大了不认她的好!
何氏一阵心潮涌动,一抬头却对上方长庚微冷的目光,顿时整个人都冻住了。
方长庚从一开始就注意着何氏的举动,他完全理解何氏。毕竟老来得子,欢喜劲儿都还没过,就要和她尚且年幼的孩子分开,说起来也让人觉得叹息。
但成全母子之情多少要用幼清的将来做代价,若是何氏知道如何教育孩子,能够以身作则,带孩子在镇上念书,方长庚倒也不会强求。可十几年下来,他对何氏完全信不过,如果她一味要把孩子拴在身边,结果多半是溺杀。相反的是,只要能把孩子教好了,让他将孝悌谨记于心,就算相隔千里,也会记得父母的恩情,对他们敬爱有加。
最主要的还有一点——人说三岁看大,幼清的性格已经初露端倪,绝不是那种有奶就是娘的孩子,这也是为什么他这么喜欢他的原因。
所以要是何氏动了心思要把孩子接回村里,他是一定不会同意的。
见何氏与他对视一眼后立即低下了头,方长庚静默了一会儿,随后状似无意地笑道:“幼清如今还小,从县城到村里来回路上容易生病,所以二婶还得辛苦一阵子。待幼清长大些了,就能让车夫隔些时候送回老家和二婶团聚了。”
何氏不自在地笑道:“没事的,我来看他就好,孩子还要念书,哪能这么来回跑呢?”
没等方长庚说话,幼清就乖巧地说:“幼清每天也想娘亲,想回家看娘亲,等幼清长大就好了。”
何氏眼眶一红,鼻腔发酸,什么想法都没了,就希望孩子在这里过得好,如今一看,打扮得跟个小公子似的,白白净净,可不是比跟在她身边好多了。
气氛有些沉重,直到方启明宣布一个消息,众人才都激动起来,尤其是老李氏,都乐得合不拢嘴了。
“我要抱曾孙子了?这咋还没显怀呢?我回去就到寺里去拜菩萨去,哎!”她拉着刘嘉兰的手好一顿看,都让刘嘉兰不好意思了。
方启明笑说:“哪有这么快,大夫说才三个月呢。”
老李氏道:“那就快了!你媳妇儿身子娇弱,不能像农村女人那样对付,要小心点!”
方启明光顾着点头了,说到底在场没有人能比他更高兴获知这个喜讯。
何氏在县城只留了一天,因为正是农忙季,她和方二山还要伺候几亩地,过两天又担心要下雨,所以立即就赶回去了。
第87章 一更
时间过得飞快, 转眼就到了炎热的八月, 方长庚收到徐清猗派人送来的信, 里面道徐修身体安康, 一切都好,还道周其琛夫人又有喜了, 在家里养胎, 诸如此类。
方长庚会心一笑,回想最近发生的事,舔笔回了一封,明日托人送过去。
刚把来信安置到书柜里,孟陬兴冲冲地跑到方长庚书房,把手头刚写完的话本拿给方长庚看。
“你说你连家室都不曾立, 整天写这些才子佳人的爱情小说, 就不觉得费劲?”方长庚倍感无聊地接过,看到封面上《多情兰》三个字, 实在没什么打开看的兴致。
孟陬“啧”了一声:“我这是创作, 要是写什么都得自己经历一遍, 那我多少年才能写一本,难不成喝西北风去?不过有一点你倒是说对了,才子佳人的故事有些是我信口胡诌,不过大多都是有原型的, 只是一般人看不出来而已。”
“哦——”方长庚拖长音调, 便随手翻了翻这本小说, 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渐渐回过味来,立即笑骂道,“好啊你,把我哥和嫂子的事写到书里,你得了稿费是不是要分给他们一成?”
其实外人还真不一定看得出来,因为除了男女主角,其余人的角色都与现实完全搭不上边。但方长庚是除了当事人以外最了解事情经过的,故事各个节点都能对上,都不知道该说孟陬是神通广大到处打听来的,还是自己发挥想象力编造得如此符实的。
孟陬嬉笑道:“这就不必了吧,其实我哪知道你哥和你嫂嫂之间发生了什么,只不过男女之间左右就那些事,我就是猜也能猜出来,但故事一整条线确实是借鉴了他们的。你想想,富家小姐为了一个穷小子整整等了五六年,成了嫁不出去的老姑娘,矢志不渝。最后穷小子为了说服岳父奋发图强,一朝出人头地,多么感人。”
方长庚只能承认孟陬在这件事上确实有天赋,原来他还不觉得他哥的遭遇有这么坎坷,被他的文字一描述,顿时也品出一点传奇感来。
当代老百姓们日子普遍还算富足,转而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不论什么阶层的都喜欢看这些东西。
“你写这一本能得多少银子?”方长庚回归最现实的问题。
孟陬对于他放错重点有些不满,随口道:“二百两。”
!
方长庚心里暗骂,一本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言情小说居然能得二百两,而他精妙透彻字字心血的辅导书却只能卖八十两,实在有辱斯文!
可他对情情爱爱的天生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