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趁年华  第427页

居然没有人反对。颜神佑都觉得特别奇怪,没人反对就罢了,提都没有人提,这是几个意思?
  这个时候,谁反对谁是傻子了。什么大义礼法,之前已经被破坏了个干干净净,此时此刻,君子们也不好意思跳出来说:事儿都办完了,你出过力了,我们知道了,你回去吧。然后什么表示都没有。
  往更深了想,现在颜肃之也只拿了半拉天下,将来夺了天下,雍、凉、冀、青等地也不是没有人材,到时候必有一争。颜神佑的战斗力,大家都懂的。有她在,好歹能保证昂州系不会被挤占太多的份额。
  这些大叔老伯们的算盘,打得是相当的精的。
  颜肃之见没什么人反对,将文书一合,问起诸事准备得如何了。古工曹那里是比较显眼的工程,他的秃头在黑纱帽都隐隐泛着兴奋的光彩,报告说:“圜丘已成,正在筑坛。冬至日必成。只是如今之宫室,纵不大动,好歹给起个名儿吧?”
  颜肃之一拍脑门儿,要不怎么说是菜鸟呢?这事儿都忘了。问大家:“诸位有何见解?”
  唐仪的心早飞到嫁闺女上了,张口就来:“房子是你住,你定就是了。”
  颜肃之道:“还有城门呢……”作州府的门,大家尊它一声“大门”就行了,当皇宫的门,且得有得说道了。更有甚者,昂州城的几个城门,也不能再东门南门的叫了,都得有个名儿才好。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连大门都跟着升格了。
  卢慎是深知颜肃之心意的人,已猜着他要与旧京旧朝作切割了,再一想,昂州城就是颜神佑规划的,这事儿还得落在她身上,便建议颜神佑去想。颜神佑此时十分谦虚低调说自己年幼无知,还请她爹和老先生们决定。
  颜肃之道:“一事不烦二主。”
  颜神佑便小心地“拟”了几个名字,都是信手拈来,完全没有技术含量的。比如姜氏那个主屋,就叫未央宫,楚氏那里,就是长乐宫,等等等等。这些名字与她拿出来的官制一样,都是千锤百炼的,也没啥好挑剔的,颜肃之大笔一挥:“就这样了。”名字忒好听,以后营建新京他还准备挪过来用呢。
  议事毕,唐仪就嘻皮笑脸请大家到时候一定去喝喜酒。大家想他的长女出嫁一回可是真不容易,都说要去。颜孝之目瞪口呆,他还没开口呢!对唐仪的不着调又有了全新的认知。
  八月二十四,据白兴说是个不错的日子,颜、唐两家的头一回正经婚礼开始了。作为双方的亲友,颜肃之忙得不得了,连带的全家都两处送礼。颜肃之特别下令,让颜神佑去唐仪家里,给唐家撑场面。
  陪嫁宝石盆景还是颜神佑当年造的孽,这一回她也少不得奉上厚礼。蔡氏觉得她运气不错,头胎便生了儿子,拿她给的添妆去给阿萱压箱子。颜神佑就仿了当初给颜希真的贺礼,又拿盐糖堆了小山送过来。
  又说阿萱:“我原是你阿姐,如今反成你妹子了。”
  两家又依京中旧俗,摆了明晃晃的兵马迎亲送亲,唐仪嫌自家那点人不够威武霸气,跟颜神佑借了两百人。他本该立于庭上,肃容作最后叮嘱的。结果看着外面一路火把扎过去,军容整肃,猛地就想起自己当初跟颜肃之合伙,闹了赵忠嫁女的事儿。
  【艾玛!能有今天这奇景,不是我跟颜二一手造成的吗?】
  然!后!他!就!笑!场!了!
  坑爹啊!
  好在他一直不大着调,大家也不特别惊讶。只是在这种场合,这种甩掉烫手山芋的喜悦感……
  还是姜伍比较厚道,给他圆了一回场:“唐大也不容易啊!看到女儿好事多磨,终成正果,开心也是应该的。”
  大家忙说,对对对,你说的对,唐大他闺女真不容易(有这么个抽风的爹)!
  ————————————————————————————————
  阿萱成婚,很好地缓解了,大长公主的情绪。而颜孝之紧赶慢赶,一个月里打了个来回,得到了雍州方面明确的回复,也让颜肃之紧绷的心放了下来。颜孝之此来,不但带来了楚丰的答复,还顺手把姜宗的丈夫给打包了过来。
  颜孝之往雍州去,其实是带了个名单的,要把在雍州的部分人给拐过来。比如米丞相家部分代表,又比如能把楚源搞过来就好了!这两个还都让他带来了,尤其是楚源,真是颜肃之朝思暮想的人啊!
  更让颜肃之惊喜的是,不止这两个人来了,楚丰也一摇三晃地来了。楚丰此来,也是亲自过来给曾孙女定亲的。论辈份,八郎比这女孩子长一辈,但是年岁相仿,乃是楚攸的亲孙女。颜肃之亲自出城接了他舅,妥妥地往“戚里”安置了,一天跑他家八回,做足了乖外甥的样子。
  姜氏对于侄女婿能过来,那是一万个开心的,特别郑重谢过了颜肃之。颜肃之不好意思地道:“夫人为我着想,我又怎么能不为夫人着想呢?”
  就这么一片和谐之中,冬至日到了!
  白兴等人最后定的吉日正是在冬至,冬至日,天子要祭天的。这回是两件并作一件做了。
  颜肃之须登大驾,先往郊外登坛。大长公主也给他面子,亲自捧了玉玺再给他一回。由于前面已经演过三请三辞了,这一回颜肃之就痛快地接了玉玺。然后加冕,定国号为周,明年改元,是为开元元年——这个年号据说是丁号给起的,让颜神佑无语了很久。【1】
  给他戴帽子的是赶过来的郁陶,帮他收大印的是楚丰,念诏书的是蒋老廷尉。诏书却是李彦的手笔。
  事毕,燎祭。
  还宫。
  至此,江山易主,虞家天下至少这南边半拉归了颜家的大周朝。
  百官因请尊奉皇太后、册皇后等,颜肃之道:“不然。”先封原越国大长公主为越国夫人,食封万户。唐仪已经知道连颜孝之这样的,也不过五千户,回去跟大长公主说了,大长公主也不傻,先辞了。死活只要了五千户。
  颜肃之便以大长公主的孙子,唐仪的次子过继虞氏,改名虞泰,封安乐公。奉旧朝正朔,以为国宾。
  大长公主失声而哭,蒋廷尉与郁陶领头称赞他真是个厚道人。楚丰捋须,直到此时才能断言,他妹子这算是熬出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前面顺手把希仁的名字打错了,感谢提醒的亲=3=
  【1】其实“开元”是个很有意思的词,有研究的同学会发现,它是唐明皇的年号,但是在唐高祖李渊的时代,法定的铸币叫“开元通宝”。
  

第253章 第一次分红
  话说,颜肃之个神经病正儿八经当了皇帝,实是世事难料。反正,连他亲妈和岳母都没想到。可这么多正人君子都没当成皇帝,偏叫他给当上了,真是时也命也。
  亲身参与缔造一个新的王朝,开创盛世,是几乎所有胸怀大志之人的梦想。君子,也不例外。
  霍亥、丁号乃至于卢慎等人犹可,李彦的激动却是更甚——他经历过一个效忠的王朝的覆灭。当时年轻啊,心眼比现在还实在,虽然知道那个王朝已经病入膏肓,还是觉得虞家人不厚道,死活不肯合作。这种执念一直绵延了几十年,现在终于可以放下了。就特别想辅佐个明君开创盛世。
  想开创盛世,那就得有权、就得能够参与决策、对大老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否则就只是在空想。所以,连李彦都比较关注丞相的问题。尤其是首相!
  坑爹的是,颜肃之的嘴巴咬得比河蚌还要紧,死活不漏一个字。他不说,也没人敢问。前思后想,觉得颜神佑可能会知道。但是这个丫头也不是省油的灯,老人家不好意思问,小字辈不敢问。丞相的名字就一直到祭天,还是没人知道。
  包括李彦在内,很多人都在悬心,十分想知道马上要公布的名单里有谁。李彦还在操心:首相是谁啊?是不是我啊?
  有些事情,是神仙君子也不得不俗气一回的。
  然而颜肃之最先公布的却是对前朝遗孤的优待,李彦登时忘了自己的事儿。哪怕他不做丞相,不主政,就此死去,似乎也能看到盛世再临了呢。李彦口角含笑,微微地点着头,一副欣慰的模样。
  安置完了大长公主和虞泰——这娃太小,今天还在家里被保姆看着呢,颜肃之又势趁公布了对济阳王的处置措施,只要济阳王老实投降,还能保他一命,安生养着。不然,后果自负。
  大长公主彻底放下心来了,心道,颜二果然是个好人,大郎(唐仪)稀里糊涂鬼混了一辈子,在这一件事情上明白,那也就够了。
  于是大长公主先表示了赞成,直说:“你这么厚道的人要不做皇帝,就没人配做皇帝啦。”
  她老人家一开口认证,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其他人只有跟着一起吹捧颜肃之的份儿。这里面有真心也有故意,也有心不在焉,等着自己的任命的。即便是颜孝之与颜渊之,自己不用担心,还要想想儿子的前程。嫡长承嗣不用担心,其他的儿子呢?颜孝之第三子希信、颜渊之次子希义,年纪都不大,没赶上第一波建功立业。究竟是个什么章程,心里也还都悬着呢。
  他们再悬心,也得先尊奉了皇太后再说。
  颜肃之颁诏,奉楚氏为皇太后,然后才是册姜氏为皇后,都有金册金印,两人原本穿的并不是翟衣。趁着颜肃之处理虞氏遗孤的时候被引到后面换了衣冠,这才出来接了印、册。
  然后是封兄弟们为王,颜孝之为鲁王,颜渊之为吴王。其次是封颜氏做了长公主,封地在靖安县。二王都是五千户,颜氏就只有两千户了。
  接下来却不是封自家人,而是设了七个丞相,以李彦为首相。他名气极大,倒也是应有之义。霍亥虽然有些不开心,但是他也有一个丞相的名额,好歹算顺了一顺气。其余五人分别是原来的廷尉蒋熙,以及丁号、姜戎、叶琛以及原来米老丞相的儿子米挚。大家都明白,最后这一个就是来充数的。
  丞相之下,就是尚书令,这个职位经过演变在前朝的时候就已经比较重要了,现在颜肃之更将它给了长女。
  卢慎因为年轻,且做不得丞相,年纪轻轻就被委任做了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却是甘铭,户部尚书方章,兵部尚书乃是姜师,刑部尚书交与郁衡,工部尚书自然还是古秃头。
  唐仪兜兜转转,又做回了虎贲,他倒是很喜欢这么个差使,可以预见,这回他不会翘班了。
  太尉大将军等各安其位,并不变动,其余如唐证道等人,也沿袭了旧朝的职位。又有三师三保,各以丞相等人兼任。
  九卿的位置也在往里面填,改廷尉为大理让蒋峦做了主官,又让颜孝之兼宗正,以李今掌太仆,楚源做卫尉,太府许给了原先的益州刺史张家,太常交给了白兴,也算是升了他的职了。九

没有书签
内容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
© 2024 aishu.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