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又点点头。
郭绍观他面有疲惫不支,便道:“二弟先安心养伤,不必操心。我过几日再来看你。”
他当下离开了马车,回到自己的车驾上。
这时身穿圆领袍服的京娘在车厢侧面抱拳执礼,却没说话。郭绍看了她一眼:“上车来说话。”
等京娘弯腰走上马车,郭绍便拍了一掌车厢木板,马夫驱赶四匹马立刻就轻松拉动了马车。“叽轱叽轱”木头磨蹭的声音随之响起。
京娘轻声问道:“陛下的身子好些了?”
郭绍缓缓点头。
京娘这才不动声色地说道:“我发现幽州分司(兵曹司)记录的一件小事以前没有被注意。那个陆岚……她的母亲姓白,竟是辽国南院大王萧思温的妾室。”
“哦?”郭绍听罢也感到十分意外。
京娘沉声道:“此时在幽州也有不少人知道,两个月前就被咱们的人打探到了,却不知怎么,我没注意到。”
郭绍沉吟片刻,“陆岚的娘……应该是汉人罢?多半是被契丹人强抢去的。”
京娘道:“主要此女经常出入陛下身边,不得不有所警觉。”
郭绍一时没有说话,回忆起认识陆岚的过程、以及对她的认识,很快排除了她是奸细的可能。因为认识只是个巧合,不可能是被人安排的;这个时代的当权者,也没有这样安排卧底的经验和先例。
他当下便说道:“陆小娘的母亲竟在萧思温府上……却是件很巧的事。咱们的百姓被蛮夷抢走做小妾,她也是受害者。”
京娘不再争执。
过得一会儿,陆岚就提着个巷子上车来了,她首先注意的不是郭绍,却是坐在对面的京娘,当下善意地弯了弯腿,很有礼地算是作礼招呼。
她脸上有点尴尬地说道:“我回去找舅舅拿了一些药材过来。”
郭绍见她带着羞涩的脸,不禁想起了在涿州时住在她家,她充满戒备敌意的倔强泼辣。如今,她起码是完全信任郭绍了。
郭绍什么都不问,就判断这个小娘不是奸细。因为他对自己作为一个弓箭手猎人的直觉,这个女子身上有阳光的气息,内心里没有多少阴暗的东西。
京娘却开口问道:“陆娘子以前是涿州人,后来才去的巫山?”
陆岚抬起头,疑惑地说道:“我们以前是幽州乡下的人,后来有点变故,才搬到涿州城。几年前,涿州城不是战乱,我便随先父南逃,先去舅舅家。可是舅舅已经过世了,娘舅白家剩下的人在故乡巫山,这才几经辗转流离去的巫山。”
京娘道:“陆家除了令尊,没有别人了?”
陆岚摇摇头。
京娘又问:“在幽州陆家时,发生了什么变故?”
陆岚的脸上顿时被伤感笼罩,低声道:“契丹人劫掠……”
京娘顿了顿,道:“令堂呢?”
陆岚声音已经变了:“被契丹人劫掠走了,生死不明。”
郭绍当下便即使制止道:“京娘别问了,咱们不该提起陆娘子的伤心事。”
第六百二十章 天助主公
不少事做了、却并不能派上用场,但不做又不行。郭绍遂大军主力一路过拒马河,到达易州,再无战事;大军步骑周密的部署和布防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过拒马河就是大周的境内,人们的心情渐渐放松。换作在幽州境内,就算没有战事君臣也松不了气,因为有危机感。
大军扎营,照秩序安营扎寨过夜。
郭绍没有当众出面,只叫王朴、左攸等人见面。他的风寒还没痊愈。
左攸开口道:“臣以为,咱们应该在易州留一支精兵,为防辽军袭扰。”
郭绍一时没有回应,他左手握着铜灯台,照着地图上易州的位置一路向下看,手指放在了郓州的位置(大名府东南部);然后又抬高灯盏,观摩了好一会儿。
“是得留一股禁军在河北,但不是留在易州,这里最好……”郭绍拿手指在图上敲了一下,“德州。”
左攸伸了一下脖子默默瞧着。
王朴道:“陛下是为了防郓州(李筠)?”
郭绍没有否认,若有所思道:“坚固的堡垒,问题往往出在内部。兵不用驻易州,因为辽国现在的问题也不是来自大周武力强盛。”
王朴沉吟道:“此番退兵归来,恐怕确有风浪。”
郭绍看着放在地图上的灯火,在此前的某一个夜晚,当时他带着伤感消沉的情绪也是这么看着灯上的火焰。那一晚作出决定时,已经认真考虑过内部的挑战了。
此时他的神情全然不同,很镇定地说道:“李筠此人,野心太大、能耐却不够大,不足为虑。”
……
郓州天平节镇,位于梁山伯北面。李筠现在就在这里做节度使,相比以前在潞州负责抵御北汉国的重任,现在他在这里几乎没多大的作用了。
当时大周朝廷下旨他移镇,条件是准许他带走昭义军将士的主力。朝廷和节镇之间都有利弊考虑,博弈妥协后的结果,李筠老老实实到河北来了。
作为一个军阀,李筠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朝廷肯定不信任他,才会费力想让他移镇;他也不愿意交出兵权,因为那是他的地位资本。
朝廷要直接灭他,得无益地劳民伤财,也会给别的地方军阀造成恐慌;他想造反,又很容易失败。上下只是暂时的妥协,双方都在等待一个彻底的解决办法。
此时,他在堂屋里走来走去,十分焦躁。
旁边站着两个文官幕僚。其中一个有仙风道骨仪态的老头,叫仲离,擅长的是占卜,各种各样的占卜术都会,名气还很大。
仲离在此之前劝阻过李筠起兵,但原因只是机会不好。
李筠的长子也劝过他,主张是放弃兵权,以此向朝廷换取荣华富贵……因为在此之前,朝廷要不断削弱他的迹象已非常明显,移镇离开根基之地,偶尔会以升迁的名义调走他麾下的武将,收回了节度使干涉地方官的权力;私信里听了一个消息,朝廷还想设转运使,收回节镇的财政权力。
当时郭绍的武功威名如日中天,李筠完全没有反抗的余地,也有过消极的想法。
但现在,他又嗅到了一丝机会。
一个幕僚说道:“据报,禁军北伐遭辽军铁骑进攻,损失惨重,皇帝的两个结义兄弟都被阵斩了。现在败退回国,人心惶惶。”
李筠道:“禁军究竟损失了多少人马?”
幕僚道:“不论折损了多少,现在禁军肯定士气低落、人马疲敝。今上本身就是篡位得国,靠武力积威,而今战败,人心不在矣。”
李筠心道:看来郭铁匠也不是传言中那么神,毕竟老子打仗的时候,他还在吃奶!
但李筠没有当着幕僚的面说任何失体的话。
李筠转头看向仲离:“仲先生怎么不说话?”
仲离道:“待老朽占一卜。”
另一个幕僚见李筠犹豫,劝道:“当今之势,机会已经很少了。主公此时不起,错失良机后悔莫及!”
李筠道:“咱们迁来的这地方不好。”
幕僚却急道:“朝廷对主公早有提防之心,一旦主公被削去了兵权,谨防秋后算账,欲求富贵太平而不得!”
李筠嘴上不说,但这也正是他担心的地方。以前天下纷乱,他总有一种该轮到他的感悟,但东京那把椅子上的人来来去去,一直没能成事,最后连自身也难保了。李筠在郓州这段时间郁气很重!
现在这局面,他已经很动心了。但仍旧不动声色道:“地方不好,兵力不足。”
幕僚道:“主公若是想以一城敌一国,自是以卵击石;此前咱们潜龙在渊,也正因如此。现在还不到独尊之时,得联络盟友,共同起兵;今上一旦不能控制形势,天下风起云涌矣!等大势变,主公再图脱颖而出。”
李筠用鼓励的目光看着幕僚。
幕僚道:“东京朝廷实际簇拥者,唯有禁军和河北魏王符彦卿,很多地方都不稳靠;而现在禁军初败势微,魏王老迈……真是天助主公!机会最大的便是河东东汉国(北汉)旧地,此时可先试试说服杨业起势。”
李筠听罢觉得有点意思了。
幕僚继续道:“杨业掌东汉降兵数万众,忻、代全在手中,控制雁门、忻口、石岭关等诸关隘,除晋阳城外,皆在其手。一旦天下有变,杨业便可复有河东之地,自居为主,割据一方逐鹿中原,何乐不为?”
李筠下意识地点点头,心道:老子要是有杨业的本钱,早就起兵了!
幕僚沉声道:“杨业之妻折赛花,是静难节度使折德扆之女,杨折两家是世交,又有联姻。杨业一旦骑兵,西北折家等部都要反,中原四方烽火,大势变矣!
除此之外,蜀国、江南等诸地归复也不久,大势一变,只要有人登高一呼,又有多牢靠?”
李筠的目光变亮,脸上也被血涌变红。他沉吟片刻,却道:“尔读圣贤书,却不明大义。”
幕僚怔了怔,羞愧道:“卑职汗颜之至。”
第六百二十一章 有勇无谋
李筠秘密传见长子李守节,吩咐他去河东劝说杨业。
守节有点担心道:“父亲与杨业交情不深,孩儿贸然前去,会不会有什么不利……”
“你只管放心。”李筠沉声道,“为父要是觉得危险大,也不会派你去;不过由我的孩儿去谈,更能让杨业相信。稍后郓州的官吏会送来一张官府路引,你先去晋阳,那里有我的故交,然后由人引荐再见杨业。”
李筠语又重心长道:“当今龙椅上坐的郭铁匠有勇无谋,白送杨业那么好的实力底子和地利。人在其位,杨业没有野心是不可能的,咱们给他壮声势,他没道理拒绝。就算万一没谈成,他也只能悄悄的,不敢吭声。
杨业手握重兵,都是东汉(北汉)军旧部,生怕朝廷猜忌,有人劝他造反,他哪敢张扬?孩儿且安心办事。”
李守节听罢点头称是。
他照父亲的吩咐安排,骑快马先到晋阳,听说杨业此时在忻州,便赶往忻州。
……杨业听说是李筠的长子,便叫老奴安排在一间厢房内,并吩咐不要失礼。李筠这个人,杨业确实是久闻大名!
李筠曾多年在潞州与北汉军作战,民间有“河东白龙”的外号,着实算得上一员名将良将。杨业在北汉国也多年了,岂能没听说过这个宿敌?
现在杨业不会计较北汉国曾经的敌人,此一时彼一时也,何况当年河东打打闹闹,战阵上在用兵,私下里也没少来往。
杨业走进别院里,在屋檐下慢慢踱步过去,却并不进款待客人的厢房。他终于走到窗户旁边,不动声色地往里看了一眼。只见一个年轻人正端起茶杯喝茶,然后在屋子里背着手步伐凌乱地走着。这厢房里,杨业放了几件稀罕物,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