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楼春  第92页

家这么大的恩惠?没有王家,哪儿有赵硕那时的荣华富贵?若是他翻脸不认人,定要被人戳脊梁骨了。
  再说,男人嘛,都是喜新厌旧的。温老爷不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有了继妻,自然就偏宠小儿子了。赵硕有了年轻美貌又能给他带来助力的王家女,还能记得温家么?等他又有了儿子,赵陌自然也就不重要了。到时候温家只会跟着赵陌一起被遗忘。
  倒是温家若能借机会攀上王家,往后便有数不清的好处。就算赵硕因为他们没有保护好赵陌而怪罪他们,王家人也会加以维护,不让温家吃亏。一个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便宜外甥,和一个能处处提携自己的靠山,温三爷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温老爷倒是犹疑不定,他觉得小儿子的话有道理,可又觉得自家不需要做到那个份上。护着赵陌,遵守女婿赵硕达成的协议,将来赵硕若能飞黄腾达,再怎么样也会念着温家的旧情。更何况,王家只是要求赵硕答应让他家女儿生的子嗣做继承人罢了,没说要把赵陌赶尽杀绝。只要赵硕得登大宝,他的儿子至少也能封个王吧?做一个王爷的外家,一点都不吃亏呀。
  可若是赵陌在温家出了事,赵硕心里肯定会觉得不满的。即使有王家相护,也保不住他日后得势时,不会降罪于温家。那时候他身份贵不可言,难道还能处处听王家摆布?就算是王家,也未必会为了温家一个附庸,与赵硕翻脸。温王两家非亲非故,温老爷信不过,不想答应王家的条件。
  这时候温太太就插言了,说赵硕无论如何也不会对温家赶尽杀绝的,只因他与温家之间,并不仅仅有温氏与赵陌母子这一层关系,还有唐家的关系在。温家长媳唐氏乃是赵硕亲舅舅的女儿,是他的嫡亲表妹。哪怕是看在表妹的面上,赵硕也会对温家多几分优容。只要温家行事不是落到明处,不让赵硕知道赵陌之死有他们的掺和,将来他要怪罪,也只会怪罪后妻与王家,怎会为难温家呢?
  温太太说这话时,已经完全忘记了她长年把长房的寡媳弱孙视作眼中钉,恨不得除之而后快的事实,只当唐氏与温绍阳是好用的挡箭牌。
  温三爷又说:“王家势大,我们温家在大同还算有些体面,却远远敌不过京城的世家豪族。若父亲不肯答应王家的条件,他们怪罪下来,把我们挤得生意都做不成,甚至惹上官非,家破人亡,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到时候我们又能找谁来主持公道?赵硕姐夫还要靠着王家出头呢,才不会管我们,我们温家却真真要被逼上绝路了。父亲,难道你真要为了赵陌一个小崽子,就把温家百年大业都葬送掉么?那我们一族又该如何是好?!”
  温老爷这回有些害怕了,温三爷又一再强调,王家来人绝不是善茬。温老爷于是在短暂的考虑过后,做出了决定:“陌儿怎么也是我亲外孙,我实在没法做出伤害亲骨肉的事。若王家实在无法容忍赵陌的存在,大可自行设法,但我们温家就没必要掺和进去了。将来赵硕若要怪罪,也是去寻新岳家的晦气,怪不到我们头上。”
  温老爷这话虽然拒绝了小儿子的提议,但无形中也默许了会对王家暗害赵陌一事袖手旁观。
  温三爷与温老爷讨论时,根本没发现这些话全都被赵陌听了个正着。他心中冰凉,知道自己处境已极为危险。亲外祖父被继室与小儿子的花言巧语哄住了,已经放弃了他这个亲外孙。京中的父亲无法依靠,继母王氏一族更是奸滑凶狠,恨不得除他而后快。大舅母唐氏与表哥温绍阳倒是信得过,偏又处于弱势,自保尚且艰难,更别说助他一臂之力。二舅孱弱,也不必提。仔细想来,竟是只有祖父处,还算有一丝生机。
  辽王与辽王继妃固然是看长子一脉不顺眼,但赵硕这个首要人物身在京城,赵陌兄弟不过是孩子,辽王夫妇再看他们不顺眼,也不会故意致他们于死地。若是赵陌回归辽王府,顶多就是多吃些苦头,性命却是无碍的。
  赵陌拿定了主意,便悄悄积攒了些金银财物做路费,又寻了理由借口要出城游玩,只带了个小厮,骑马出门了。半路上,他甩掉小厮出逃,路上不吃不喝,全速骑行,不到一日功夫,便迅速逃出近百里。
  可惜功亏一篑。
  那王家既然对他早有歹意,自然是早早派人来盯紧了他,只等找到好机会便要下毒手,找上温三爷,不过是想找个内应兼打手罢了。若温三爷能帮忙解决了赵陌,他们自可把责任往温三爷头上一推,将赵陌遇害归结为温家内部权利斗争的恶果,王家就能轻轻巧巧脱了身。如今温三爷刚有了回音,赵陌便要出逃,显然是前者走漏了风声。他们一路追踪赵陌而去,差点儿就跟丢了,因怕夜长梦多,便趁着他晚上累极,要停马休息的时候,伏击了他,将他捆了回来。
  王家的人做这些事时,打的就是温家的旗号,免得赵硕事后查到他们头上。他们给赵陌上了铁镣铐,又给温三爷送信,让他带上马车出城来接人,一心要让赵陌死在温家。
  这一天,正好秦家车队入城。秦含真看到的,就是刚刚被温三爷抓回温家的赵陌。
  只因温三爷顺着王家的意思把赵陌接回去,做得稍微张扬了些,叫外人看见了。温老爷觉得他违了自己的意,又怕事后叫人说闲话,并没有对赵陌做什么,只是将他禁足,不许他与外界接触而已。当面温老爷自然说这是为了他的安全着想,赵陌自己却心里有数。温绍阳前来探望时,询问他为何忽然出逃,赵陌便索性将事情坦言相告。
  温绍阳吓了一跳,也为表弟的前程忧心忡忡。他让赵陌安心等待,自己去与母亲唐氏商议对策。因听得京城承恩侯府的秦三老爷来了京城,唐氏想起了亡父唐复与秦柏的交情,便与儿子商量着,求秦柏将赵陌带到京城去,与他父亲赵硕相聚。
  唐氏认为,赵硕对嫡长子还有一份亲情在,哪怕是放弃了他,也不会坐视他被人害死。有赵硕相护,王家总要为自家女儿着想,行事有所忌惮,那么赵陌也就安全了。至于王氏过门后,是否会为难赵陌……京城里有宗室子弟聚居之所,赵陌大不了分家别居就是。
  温绍阳便立刻联系赵陌,想带他前来秦家拜访,谁知他私下又逃出去了,惹得温三爷大怒,公然遣奴搜寻。温绍阳知道那些恶奴里头夹杂着王家的人,担心他们找到了赵陌,会立刻加害他,便抢先一步在城中找到表弟,悄悄带到秦家来……


第五十四章 试探
  赵陌与温绍阳合力说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赵陌知道的内情多些,主要是他在讲,但遇到他不方便提及的话题时,便由温绍阳代述。这对表兄弟倒也思路清晰,彼此默契也好,许多关键之处都说得清楚明白。当中,还有不少是他们设法打听来的内情,以及温绍阳之母唐氏的看法。
  秦含真听完后,也就明白了当日为何会在入城时,看见赵陌坐在温家的马车上,双手戴着铁制的镣铐,整个人散发着阴沉冰冷的气息。同时,她也明白了今日中午在酒楼后巷看见他时,他为何会对那不知身份的男子大打出手。原来那是个温三爷派来捉他的人。想必后来搜酒楼的那几个恶奴会发现他的踪迹,也是那被打的人告的密吧?还好温绍阳及时发现他,将他带走,否则他说不定又要被温三爷的人抓回去了。这一回,却未必能继续幸运地逃脱王家的魔掌。
  说起来,温三爷派人在城中到处搜寻外甥的踪迹时,言行间十分嚣张,活象自家已经真的成了皇亲国戚一般,原来只是因为攀上了王家。秦含真心里十分不以为然。看那温三爷手下的人如此行事,她还以为他已经成了国舅爷呢,原来只是借了王家的威风。赵陌这个投名状还未落到温三爷手中,他还没真正投靠成功呢,就迫不及待地显摆起来,是不是太急了些?
  不过,世上居然有这种蠢人,以为帮王家干掉了自家亲外甥,就能飞黄腾达。他也不想想,那王家到底是真的会提拔他,还是拿他做个炮灰,利用完就算了?王家既然有心要捧赵硕成为皇嗣,自然不会做活雷锋,而是打算在成功把人捧上位之后,借着这个女婿的权势,自家飞黄腾达,又怎会为了一个小小的温家跟赵陌翻脸?温三爷不动手则已,一旦动手,就是现成的替罪羊。王家也不怕温三爷会供出他们来,大不了叫他做个死人,死人还能说出什么话?
  温三爷踩中了无数个反派的套路,将来的前途可想而知。让秦含真感叹的,是温老爷的决定,是什么让他糊涂到听信小儿子所言,牺牲亲外孙的性命?真是为了温家合族的利益和安全吗?人家王家还没真的把话说出口呢,一切不过是温三爷说的而已。
  秦含真觉得,王家也没聪明到哪里去,心狠手辣倒是真的。一切都还未成定局呢,他家女儿还没嫁给赵硕,也没生下可以做继承人的儿子,赵硕还没入嗣皇家,东宫太子还未死,皇帝都还没说要换个人做太子……啥都还没有,一个个的倒是急不可耐起来,也不怕费尽了心思,却落得个鸡飞蛋打的结局。
  不知皇帝知道这些事后,会有什么想法?王家拥有如此大的权势,是因为深受他的信任吗?他怎么就不能信个正派善良一点的人呢?
  先后两位有意入嗣皇家的宗室子弟,一位晋王世子,一位辽王长子,都是为了入嗣皇家做太子,就不顾亲情冷心冷情的人。一个不管亲爹要死了,非要赖在京城,为了掩盖真相甚至不惜朝亲叔叔下杀手;一个坐视元配妻子自尽,又违约背弃亡妻与亲子,联姻权臣,为了向上爬不折手段。皇帝到底是眼光不好,还是运气糟糕?怎么想做他嗣子的人,就没个好的呢?
  秦含真心中连连摇头,却听得祖父秦柏问了赵陌一句:“你父亲对你是不是真的放弃了?这些话到底是他亲口对你说,亲笔手书告知于你,或命亲信心腹转告于你的,还是温三爷从王家人处得知,信口开河呢?”
  赵陌怔了一怔,沉默下来。
  温绍阳低头一想,倒是露出了几分喜色:“您说得没错!姑父对表弟是什么意思,我们不过都是听三叔说罢了,也许三叔是骗祖父的。姑父心里真正的想法,谁都无法确定。想来他对表弟还是十分看重的,倘若他不顾表弟生死了,大可不必让表弟投奔祖父,只让他留在辽王府自生自灭就是了。姑父与祖父早有约定,把表弟送到大同来,就是相信温家可以护着表弟的缘故!”
  他兴奋地转向赵陌:“表弟若去了京城,把事情跟姑父说清楚,说不定姑父知道了王家人的真面目,就不会娶他家的女儿了。京城有权有势的人家多的是,有女儿的人家更多,姑父身为宗室贵胄,何必非王家女不娶呢?”他顿了顿,“依我说,姑父能不能入嗣皇家,其实都无所谓。他原是不

没有书签
内容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
© 2024 aishu.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