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消息。”
秦老先生不解:“什么重要的消息?你来找我,难道不是为了告诉我平哥无事?”
吴少英摇头,如果只是这个消息,他就没必要提出单独见秦老先生了。他想说的是更重要的事:“老师,你可知道是谁袭击了秦王?又是谁焚了牛家梁哨所?”
秦老先生的表情顿时变得严肃起来:“愿闻其详。”
秦王遇袭的始末,吴少英都已从李大人与王府侍卫周艮处听说了,此时复述出来,秦老先生再结合金象在京中听闻的传言,也就弄清楚了个中详情。此节略过不提。
秦王当时见到的袭击人马,穿的是北戎人服饰,说话却是晋地口音,他就知道这支兵马身份有问题。他出于谨慎,选择远离榆林城与太原两地,改道去了驻将为京城世家子弟的朔州。到达朔州卫后,他一听说牛家梁哨所被马贼袭击焚毁,就立刻察觉到了这事儿必定跟榆林卫脱不了干系。
牛家梁距离榆林城只有二三十里,可以说已经很近了,并不是靠近边疆的地带,再往北,还有金鸡滩等数个哨所。别说如今朝廷与北戎已经多年不起战端,光是凭着在互市上的收获,北戎就已经能勉强维持温饱,基本不需要南下劫掠。就算真有北戎人胆敢冒这个险,也不会在未能惊动层层哨所的情况下,迅速接近牛家梁这种距离榆林城极近的地方。如果真让一批多达两百人的兵马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榆林城下,榆林卫上下都可以去死了。
既然不是北戎人干的,那就是马贼。可马贼只是劫掠来往商队而已,连赶尽杀绝都很少,免得吓坏了商队,无人敢来,他们也就没了财缘,更别说是正面与朝廷军队哨所冲撞了。直接焚毁了一个哨所,还将里面的士兵全部杀光,这简直就是在嫌命长。在边城这种军队当家的地方,真有这么大胆的马贼吗?
袭击秦王的人分明是军中路数,穿着北戎人的服装,操着晋地的口音,与长乐堡守军有勾结,还打着马贼的旗号行事,榆林卫也不查查清楚,就直接宣布是马贼干的,然后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剿匪行动。秦王反而觉得榆林卫上层有猫腻。再加上朔州守将无意中提及,榆林卫因轮换的缘故,有很大一批现任将领是从大同或者晋地其他卫所调过去的,秦王就疑心上了晋王府。
他疑心的是晋王府,却不是晋王。因为早在他前往榆林之前,经过太原的时候,就见过晋王这个小弟弟了。这一面见得可不太容易。秦王是奉皇命来巡视的,按理说消息肯定提前几天就传到了,晋王本该留在王府里,等着见哥哥才是。谁知秦王到了太原后,原想第一时间先去见弟弟,不料晋王府的人先是宣称晋王去了外地礼佛,不在城中,后来露了破绽,才勉强承认晋王身体有些不适,不想见客。秦王担心弟弟身体,硬是闯进了王府内院,见到晋王时,简直不敢相信。
晋王已经病入膏肓了,昏迷不醒,人也瘦得脱了形。王府医官都被软禁在王府里,为晋王秘密诊治,但谁都没有法子能治好他。若是上报京城,请来御医,兴许还有些希望,可晋王妃却禁止王府中人将消息外泄。若不是秦王闯府,兴许他还不知道弟弟已经病得这样重了呢。
秦王质问弟妹晋王妃,晋王妃反而振振有辞,说这是晋王本人的意愿,再三下了严令的。她身为妻子,也只是想遵照丈夫意愿行事罢了。因为晋王一直没醒,秦王也弄不清楚这是不是他的意思,无奈之下,只能离开。
但秦王办完了公务,准备要离开太原的时候,却有人悄悄接触他的随从,给他递了话,说是晋王侧妃与侧妃所出的二公子、三公子请他伸出援手。因为晋王并没有说过封锁消息的话,反而盼着身在京城的嫡长子能赶回来见他最后一面,是晋王妃私心作祟,才封锁了消息,甚至不许王府长史上书朝廷,请皇帝赐下御医灵药救治晋王,还把侧妃母子三人禁足,又对侧妃下了慢性毒药,存心要置他们母子于死地。
而晋王妃之所以会这么做,不过是因为晋王世子如今在京城,正讨皇帝欢心,非常有希望在太子死后入主东宫罢了。传言说太子近来身体欠佳,已经病了小半年了,也不知道能不能熬过去。一旦太子薨逝,储君之位出缺,晋王世子就是最有希望上位之人。在这种紧要关头,晋王世子怎能离开京城,返回晋地,为父亲侍疾或是守孝?为了给儿子争取时间,晋王妃才会特地封锁消息,甚至为了延长晋王的寿命,放弃一些有可能治好他却比较有风险的诊治方式,改用了保守却对他身体更不利的药方。正因如此,晋王才会一直昏迷不醒,王府内外都由晋王妃把持。
秦老先生听到这里,震惊得立刻站了起来:“你说什么?晋王世子怎会入主东宫?太子……太子病重了?!”
吴少英并不惊讶,太子乃是国之储君,知道他病重,谁会不震惊?谁会不担心呢?
吴少英对秦老先生道:“老师身在西北边城,对京中的消息不大灵通,也不知道这些朝廷大事。学生在京城的时候,就没少听人说起。当今膝下只有太子一个子嗣,早年倒还有过两位小公主,但都小小年纪就夭折了。太子自出生就有不足之症,多年来一直体弱,立了正妃与侧妃后,只生下了一位小皇孙,偏偏养到九年前,又夭折了。此后,只有太子妃生下一位皇孙女,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子嗣。朝野内外都在为皇嗣忧心,宗室中提起了过继之法,听闻当今也有些动心。晋王与当今自少年时就亲厚,子嗣又多,九年前甫闻皇孙之殇就送了嫡长子入京,为的就是他有朝一日能过继到宫中为嗣。京城内外,无人不知。”
第六章 担忧
秦老先生心中一时复杂难言。不是为了别的,而是这传闻中体弱多病随时都有可能死去的东宫太子,正是他亲姐所生,乃是他的嫡亲外甥。
秦老先生出身京城永嘉侯府,是继室所出的嫡子。他前头有一位原配所生的嫡长兄,正是如今的承恩侯秦松。接下来行二的是一位庶出的兄长秦槐,早已亡故。再有一位原配所遗的嫡长女,就是当今圣上的原配发妻秦皇后了。
秦老先生生母叶氏夫人嫁进侯府的时候,秦皇后年纪还很小,完全是继母抚养成人的。叶氏夫人性情温和慈爱,待原配所遗嫡长女有如己出,母女俩十分亲密。相比之下,嫡长子秦松因年岁大些,在继母入府时,早已迁出外院居住,又有许多小心思,对这位继母就疏远了许多。他不但对隔母的两位弟弟都有隔阂,就连对同母的胞妹秦皇后,也相当冷淡。秦皇后与弟弟秦柏——也就是秦老先生,年纪只差两岁,可算是一起长大的,因此比旁人都要亲厚。
秦皇后青年早逝,只留下一个亲骨肉,就是周岁便被册封为东宫储君的太子,同时也是当今圣上唯一的子嗣。秦老先生于手足之间,二哥秦槐早逝不提,长兄秦松不悌,兄弟反目,他伤心之余,也都能淡然处之,只有对于姐姐留下来的骨肉,多了几分真心关怀。
秦老先生身处西北边城,对京中消息并不了解,偶尔从来往客商与学生处得知,太子的位置并没换人,依然是秦皇后之子,三十年来都十分稳当,也没听说有别的皇子出生,他就安心了。至于太子体弱之类的传闻,他早就听说过,但既然太子活到三十岁都平安无事,想必是没有大碍的。富贵人家的子嗣,从小娇养些,体弱乃是常态,并没什么要紧。秦老先生自个儿孩提时,也曾是体弱公子哥儿队伍中的一员,后来练了剑才好些。他哪里知道,太子的身体状况已经这么糟糕了呢?连子嗣都成了问题。
秦老先生心中暗暗拿定了主意,等大同事了,他确实应该上京一趟了。即使不为见长子一面,也要去看一看外甥,祭一祭亡姐。
想到这里,秦老先生抬头看向吴少英:“如此说来,晋王夫妇是一心想要将亲生儿子送上储君之位了?可如今晋王病重将亡,他的长子却不肯回家看他一眼,也算是报应了吧?”
吴少英冷笑:“晋王不是病重将亡,而是已经亡了!他是在九月底薨的,晋王妃封锁消息,瞒而不报,足足过了一个多月,京城那头,秦王进宫告了御状,当今派了内侍、御医与宗人府官员齐去太原晋王府,方才真相大白!消息传到京中,已经过了万寿节。晋王已死,当今也不欲追究什么,但晋王妃欺君之罪却不能轻饶,就连滞留在京的晋王世子,也难逃干系。虽然晋王妃一再坚持世子不知实情,是她自作主张封锁消息。但晋王世子若果真不知内情,又何必在京中上窜下跳,指使几个年轻宗室子弟,与秦王为难呢?还不是心虚么?!”
秦老先生忙问:“如此说来,秦王遇袭一事,果真是晋王妃在背后主使?这是为了什么?只为封锁消息么?”
吴少英叹道:“据说是秦王在太原晋王府时就很生气,言明定要上奏圣上,请来御医为晋王医治。这也是难免的,两位王爷总是亲兄弟,眼看着弟弟病重,秦王又怎会不着急呢?只是他当时身上有差使,便派了亲信侍卫往京城送信,秦王自带人继续前往榆林,打算等差使办完了,就赶回西安府,把秦王府的医官以及西安本地的名医送到太原去,为晋王诊治。谁能想到,晋王妃担心消息外泄,一边派人截杀秦王派出的信使,一边暗中令晋王府多年来收买的部将带兵偷袭秦王。因担心在晋地出事,会引来朝廷关注,他们才改在榆林动手。正巧榆林卫里,又有好几位晋地出身的将领,与晋王府有旧,愿意给王妃一个方便。”
秦老先生冷冷一笑:“既然晋王世子在京中滞留八年,有望入主东宫,想必投靠他的人也不少。难怪他能支使得动宗室子弟,也难怪晋王妃有本事调动军中人士呢。如此说来,她在临县那个田庄……”
“正是晋王府私下养兵之所。”吴少英笑笑,“这里头,只怕不仅仅是晋王妃的功劳,晋王本身也脱不了干系。除了临县那处田庄,还有另两处极大的庄子,都位于边城卫所附近,一处同样是晋王妃私产,另一处却记在侧妃名下,都是同样的用处,或是养兵,或是收养些孤儿教养,等大了就将他们安插到军中去,也有收买了军中将领,闲时到庄中去寻欢作乐,可掩人耳目。有晋王府的面子,这些人升迁也快得很,得了好处,便要回报王府了。这事儿晋王府已经做了有些年头,怕是在晋王世子上京之前,就有所动作。若不是近年各边镇将士常常轮换,只怕晋王妃能号令的还不止几百人呢。这可不是区区一个王妃能做到的。不过晋王如今人都死了,上头也不打算追究罢了。”
吴少英顿了一顿,面露嘲讽:“然而,晋王妃事败,世子的皇储梦也只能落空了。想来晋王处心积虑,要将世子送上皇储宝座,谁知八年来,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