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了尝就算了,所以才会觉得饿的。三妹妹又问我上学的事,好象担心会跟不上功课。我给她说了先生都教些什么,又安抚了她。三叔祖母跟三妹妹说,有不懂的就回来问三叔祖,说三叔祖什么都会哩。”说着她就笑起来了,“三叔祖母说,就算是针线女红,三叔祖也会的,这世上也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母亲,你说有趣不有趣?”
姚氏笑道:“你三叔祖母对你三叔祖素来信服得很,自然只有好话。只是这也太过了些,三叔祖那样一个大男人,怎么可能还会针线活?”
秦仲海有些不以为然:“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三叔从小儿见过多少好针线?见识跟一般人怎能比?即使他自个儿不会做这些,也看得出别人的针线好不好。他教不了三丫头,但三丫头的针线做得如何,他还是知道的。三婶这话倒也不算胡吹。”
姚氏嗔道:“你就吹吧,什么话都能圆回来。说白了,你就是不乐意听我说你们家三叔三婶的不是。”
秦仲海道:“我什么时候说你了?不过是怕你说顺了嘴,一时没留意,叫孩子学了去。日后在三丫头面前泄露口风,岂不是叫孩子们彼此尴尬?”
姚氏轻哼一声:“我们闺女才没那么傻呢。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她心里清楚得很!”说罢也不理会丈夫了,抱着女儿继续问她在清风馆的经历,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秦仲海也不多问。
秦锦华刚吃完一碗杏仁茶,秦简兄弟俩就回来了。他们先到盛意居上房来给父母请安,因秦仲海在场,他们照例还要拿今天的功课来给父亲查看。
秦简见妹妹也在,便将书包给了丫头,笑着走过去坐在秦锦华身边:“妹妹这是又蹭吃的来了?这会子还吃杏仁茶,一会儿吃晚饭,有妹妹爱吃的菜,当心吃成一个小胖妞。”
秦锦华瞪眼撅嘴地表示对哥哥的不满,秦简只是笑,逗趣地捏了捏她的小鼻子:“瞧呀,这小脸鼓鼓的,真成小胖妞啦!”气得秦锦华伸手打他的手。
姚氏嗔着儿子道:“别惹你妹妹,她今儿是在清风馆没吃茶点,回来饿了,我才要她吃了杏仁茶。一顿半顿的,哪里就能变胖了?倒是你鬼灵精,刚才外头回来,就知道今晚吃的是什么菜?”
秦简笑着说:“方才进府的时候,遇到厨房上的管事,他告诉我的。我听了还跟他说,别总是偏心妹妹,好歹也做两个我爱吃的菜吧。正巧我今日午饭没吃饱,让他晚上给我添两个菜,他已经答应了。我说一会儿叫人把钱送去,他死活不肯,推说只当是他孝敬我。”
姚氏哂道:“他既然有心孝敬,你就受了又如何?他不过是想巴结讨好我,怕丢了如今的好差事罢了。只要他用心办事,我没事又怎会换了他?所以无论他孝敬你什么,你只管收下便是。我心里都有数呢。”
秦简不过是随口说一声,哪里还把这些小事放在心上?既然姚氏点了头,他也就放心享受底下人的孝敬了。
倒是秦锦华有些疑惑:“哥哥为什么会午饭没吃饱?”
秦简午饭是在学堂那边吃的。秦家并无正式的族学、家学,从前一向只是请西席到家中教导子弟,但从秦简这一辈开始,便由秦仲海做主,改了规矩,让男孩子都到外头附馆。秦简兄弟俩去的是姚氏娘家的族学,秦顺去的是附近一位翰林家的私塾,秦端年纪太小且不提,二房的秦逊,如今名义上是跟着父亲读书,但由于秦伯复有公务要忙,所以同时还有一位清客帮着指点功课。二房眼下据说正忙着为他挑选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师,只是暂时未有结果。
姚家世代书香,姚氏父亲这一支虽然人口不多,但整个家族却是人丁兴旺,家中子弟就没有不读书的,族中秀才、举人不知凡几,代代都能出几个进士、同进士。虽然没有过特别显赫的高官,但姚家依然是京城中有名的世宦望族。秦仲海看中姚家族学师资雄厚,便特地让两个儿子去附馆。反正那是亲外祖家,遇事也有人照应,总比在外头强。
因此,听到秦锦华的疑惑,姚氏也注意到了儿子方才说的话,将不解的目光投向秦简。秦简笑笑:“没什么,只是书上有些没弄懂的地方,我想问问先生。可向先生请教的人很多,好几个都是比我年纪大,又预备着明年要下场的人,我只好让他们先问了。等轮到我时,已经过了晌午,饭菜都冷了。我不想吃冷饭菜,就胡乱吃了几个点心,喝点热茶水,对付过去了。幸好今儿带的点心多,我倒也不是很饿。”
姚氏皱起眉头:“这是什么道理?从来只有哥哥让着弟弟的,谁这么没眼色,明明看见你饿着肚子等在那儿,还非要占你的先?就不能让你先问完了去吃饭,他们再向先生请教么?都是些什么人,如此霸道?先生居然也不管管!”
玉兰自听了秦简的话,已经非常机灵地送了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杏仁茶上来,劝他:“哥儿先吃点东西垫垫吧。”
秦简冲她笑了笑:“多谢姐姐。”便随口回答姚氏:“是两位舅母娘家的几位表哥,其实也没什么。他们明年就要下场了,功课自然比我们这些小学生更要紧,让他们先问也没关系。再说,先生们也都盼着他们能有出息呢。若我在这时候吵着闹着要先问,倒叫人觉得我无礼了。”说罢就快速吃了几口杏仁茶,只觉得浑身都舒坦了。
姚氏瞧着心疼,便抱怨说:“我道是谁家的孩子这般没眼色,原来是嫂嫂们的娘家侄儿。他们算什么的亲戚?姚家的族学,姚家请来的先生,姚家正经的外孙子饿着肚子在那里等着请教呢,什么外八路的亲戚倒霸占着先生不肯让了,没这个道理!我明儿就回去问问嫂嫂们,她们这是欺负谁呢?!”
秦仲海正在检查庶子的功课,闻言就有些不耐烦地抬起了头:“你少生些事吧。什么大不了的?简哥儿自己都没说什么,你倒非要闹得人仰马翻。孩子们还要在姚家附学,你跟你嫂嫂们闹翻了,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将来还如何与同窗们相处?”
姚氏急道:“难不成儿子被人欺负了,我们做父母的便一句话都不说了么?!”
“这也叫欺负?你还没见过什么才是真正的欺负呢。”秦仲海漫不经心地翻过另一页功课,“简哥儿本不是姚家人,去姚家族学也只是附学的,一样的亲戚,说什么占先?你两位嫂嫂现如今在姚家当家,她们的侄儿,先生们自然不敢怠慢了。更何况,明年就要下场的童生,在先生眼中本就比小学生们金贵些。等到简哥儿要下场了,先生们自然也是先紧着他们来指点,不会放下他们,去管几个小学生的。”
说罢秦仲海就问秦简:“你那几处没弄懂的地方,如今可弄懂了?先生给你解答过了么?”
秦简忙起身答道:“只问了两处,还有好几处没来得及问呢。因先生也要赶着去吃饭,所以儿子就没好意思问完……”
姚氏气得拿手指去戳儿子的脑门:“你怎么这样傻?不相干的外姓人都能厚着脸皮把先生留了这么久,你是姚家正经的外孙,多问几个问题又怎么了?先生们再饿,也不差那一会儿功夫!”
秦仲海无奈地看了看妻子,便叫儿子:“去把你的书拿来,什么地方不懂的,我帮你看看。”说罢就将手中的功课递回给庶子:“素哥儿学得不错,日后要加倍用功,知道么?”
秦素小心应了是,因得了父亲的夸奖,他脸上露出了小小的欣喜之色,乖巧地退了下去。
姚氏看了,只觉得心头不顺,便催着儿子去拿书来。秦简忙把书本取来,将其中不明白的地方翻出来给父亲看,请他指点。
秦仲海也是考中了文举人功名的,颇有些功底,只是做官久了,到底荒废了书本。看了儿子不明白的地方,他倒是能回答出来,只是需要些时间想想,组织一下语言,看该怎么说才能说清楚。
不等他开口,秦锦华就抬头道:“这个问题我知道。”随即说出了答案。秦仲海仔细一想,居然是对的,而且非常有见地,不由得大吃了一惊:“锦华是怎么知道的?你们女先生也教《尚书》不成?”
秦简也惊讶地看着妹妹。
秦锦华小小地得意了一下,扬着头道:“我是听三叔祖说的。方才在清风馆的时候,正巧三叔祖那个姓吴的弟子的表弟来向三叔祖请教学问,问的正巧是这个问题。我出屋子的时候听了几句,就记下来了。”
“吴监生的表弟?”秦仲海看向妻子,“那是谁?”
第四十三章 迁居
姚氏平日对赵陌并不怎么上心,听了秦仲海的问题,随口便答道:“吴监生跟着三叔三婶进府的时候,还带了一个表弟来,只是当时没跟着一起到枯荣堂来见礼,难怪二爷不认得。那孩子今年也就是十一二岁年纪,好象是姓赵吧?叫什么名字我不清楚,三叔三婶都没说过。”
她话音刚落,秦锦华就接上了:“我知道!我听见三叔祖唤他‘广路’。”
姚氏有些责怪地看了女儿一眼,女儿怎么连这些事都听得那么清楚?
她转头继续对秦仲海道:“这个赵广路别的倒罢了,也不知是什么家世,架子倒大得很。到咱们家这么多天了,也没给我们请过安,见过礼。从前只是随吴监生住在客房那边,吴监生去了隆福寺读书,他就直接搬进清风馆去了,说是三叔三婶答应了吴监生,要帮着照看他表弟。论理,三房的事我不好多说什么,只是三叔三婶也未免有些考虑不周。那孩子不小了,又是外男,怎么好跟三丫头住在一个院子里?只是三丫头明儿就挪进明月坞来了,我才不好多说罢了。”
秦仲海想了想:“赵广路?这个名儿倒罢了,吴监生听闻家境也只是平平,想来他的表弟也不会是名门子弟。你也说了,他年纪不小,又是外男,不到内院来与你们见礼,又有什么出奇的?小门小户的孩子多性情腼腆的,三叔三婶都没发话,你何必抱怨这半天?”
“瞧你说的,我这是在抱怨么?”姚氏嗔道,“我只是觉得这孩子不懂事罢了。即使他外男不好进内院来,难道就不能来见见你和三弟?吴监生不也有跟你们说话结交的时候?他一个小孩子,竟连这样的礼数都不懂。即使是真的腼腆,也不至于连我们家里人都躲着吧?”
秦仲海笑笑:“你知道什么?连吴监生,也不过是依礼与我和三弟见一见罢了。我见他是个监生,又在京城待过几年,想来是可以结交的,有心去请他来谈论诗文,他总说有事要办,推了好几回,没两天就搬出去住了,在隆福寺赁了院子,说要为明年春闱苦读。我能说什么呢?只怕人家不想与我们外戚之家多来往,也未可知。走科举路的士子,心里难免清高些。”
姚氏瞪大了双眼:“这是什么道理?!我们承恩侯府是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