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再给我拿酒来!”
“慢,慢着!”王守仁身形踉跄,卷着舌头醉眼迷蒙道:“今日咱俩喝酒,你有没有觉得总差了一点味道?”
秦堪充血赤红的眼睛一瞪:“难道店家在酒里掺了水?好大胆子……”
“不,不是,你说过,偷来的酒最美味,老实说……我在贵州已想了整整两年,哪怕玉浆仙酿也不及偷来的酒之万一呀,不知贤弟以为然否?”
秦堪大笑:“有道理,今晚不如你我做一回雅贼?”
王守仁大喜,手一挥豪迈道:“带路!”
*******************************************************************
就在秦堪和王守仁酩酊大醉的同时,京师神奇般地冒出了一个惊天谣言。
谣言永远有它的市场,而且不分地域不分时段,该出现的时候它便出现,背后不知牵扯着多少别有用心的阴谋。
作为大明的国都,京师街头巷尾永远少不了话题,除了吃饭睡觉,百姓们最热衷的莫过于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共享张家长李家短,天知地知的事情经过一张张嘴渲染加工再散播出去,便完全变了味道,导致谣言的最后版本集中了无数人叠加的想象力和满满的恶意。
这种陋习似乎从人类有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以后便一直伴随着文明的发展而延续。
继上次秦堪晋爵国公的热门话题过去不久,京师又有了新的话题,这回街头巷尾的传闻有点大逆不道,所以就连近年来风气已大大改善的锦衣卫和东西厂也不得不紧张起来。
这次的传闻跟当今天子朱厚照有关。
不知哪位知情人士说漏了嘴,议论当今天子时说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当今天子朱厚照非弘治先帝所亲生,而是当时宫里一个名叫李广的太监从外面抱回来的一个平民的孩子,真正的太子已被掉了包,至于掉包太子的原因,则是因为宫里仍残留着宪宗时期万贵妃的心腹爪牙,掉包是为了给死去的万贵妃报仇,毕竟弘治皇帝曾是万贵妃的死敌。
这个秘密瞒了十八年,直到最近宫里某个小宦官无意中得到已逝太监李广生前留下的一则扎记,里面详细记述了这个惊天秘密的始末。
传闻还说,宫里的消息传出来后,当今天子和张太后都知道了此事,张太后心存疑虑,宣太医进宫,想与朱厚照滴血认亲,证明他到底是不是自己亲生,谁知皇帝却勃然大怒,不仅秘密处斩了两名太医和传播谣言的百多名宦官宫女,而且更将生母张太后囚禁于慈宁宫,严禁其踏出殿门一步,如今宫里的气氛剑拔弩张,动辄便有宦官和宫女的尸首半夜被扔到乱葬岗,皇宫里阴风阵阵,几成鬼域,夜间常闻厉鬼哭嚎,宫里上下一片凄惶……
传闻非常的详细,有前因有后果,传得活灵活现,似乎亲眼所见一般,可谓一则引人入胜的好故事,事情又与素来神秘高贵的天家有关,京师的街头巷尾因为这个传闻几乎沸腾了。
百姓们沸腾,但厂卫却紧张了,就在秦公爷与王守仁喝酒的当口,东厂厂督戴义和西厂厂督谷大用又惊又怒,急忙下令番子大索京师,一个时辰不到便当场拿问了数百名散播谣言的百姓,拿进诏狱不由分说便是一顿杂治,京师城里的气氛骤然也紧张起来。
******************************************************************
江西南昌。
这是一座因水而建的城池,城池四周江河湖泊纵横,赣江,锦江,抚河与鄱阳湖连成一片。
宁王的封地便是这座城池。
很显然,宁王是位受骗上当者,第一代宁王朱权上了一个恶当,这个上当的性质跟现代手机短信中特等奖不一样,后果比较严重,于是宁王上当后的苦果一直延续了五代。
永乐靖难时曾许下“江山共治之”的承诺,事实证明根本就是放屁,原本可以得到半壁江山的宁王,最后的结局却只能蜷缩在这座小城池里动弹不得。
这是耻辱,宁王一脉上下五代人已将这个耻辱刻入了心里,代代相传,仇恨一代比一代深刻。
由此也可以证明,骗子不一定能当上皇帝,但当上皇帝的一定是骗子,被亲兄弟当成二百五糊弄的宁王一脉从此痛定思痛,于是在南昌这座城池里开始了报复社会的行动。
不得不说,没当上皇帝的朱家藩王里面,从始到终没出过几个好东西,人渣的数量占朱家总人数的九成以上。
如今的南昌城已被宁王朱宸濠折腾得奄奄一息,城内家产但凡稍微殷实一些的中产阶级和富户已经被宁王敲诈勒索得干干净净,如今能在城里活下去的,基本都是些毫无油水可榨的穷人。
正史上对这个时期的南昌城是怎样描述的呢?
“尽夺诸附王府民庐,责民间子钱,强夺田宅子女,养群盗,劫财江、湖间,有司不敢问。”
这就是宁王报复社会的具体举措,堂堂藩王,天家贵胄,如今竟自甘堕落成了土匪棒老二之流,藩王不像藩王,变成了山大王。
宁王殿下的处世观很简单,也很朴实。――我只是王爷,不是皇帝,南昌城里的百姓不是我的子民,而是皇帝的子民,敌人的子民自然也是我的敌人,对敌人用不着太客气。
这种想法无疑很混蛋,正所谓“崽卖爷田不心疼”,宁王搜刮南昌的富户商贾还真没心疼过,对城中的百姓和官员的态度就像对待敌人一样冷酷无情。
无情还是有好处的,至少现在的宁王很富有,几乎可以算是富可敌国,不仅有钱,还有粮。
一个有钱有粮而且四处招兵买马的藩王,傻子都知道他想干什么了,按理说远在京师的皇帝也应该知道了,然而奇怪的是,朱厚照偏偏不知道。
有钱能使鬼推磨,当然,大明的文官比鬼有气节多了,钱再多肯定也不会帮宁王推磨,不过收了宁王的银子,帮他在朝堂上打打圆场,说说好话还是不打紧的。
大明腐败的官场,给宁王的谋反提供了最合适的温床。
此时的宁王府书房里,朱宸濠和他手下的谋士张士实,刘养正三人聚在一起,细语商议着阴谋。
第五百八十二章 酒后惹祸
(上章有笔误,宁王幕僚之一应是“李士实”,不是张士实,码字脑子犯抽,张冠李戴,惭愧之至。)
李士实的来头不小,也是宁王朱宸濠最看重的一位幕僚。
他是成化二年的进士,当过刑部员外郎,当过按察副使提学浙江,还当过山东左布政使,右副都御史,甚至最高还当过刑部侍郎,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部级高官,不仅如此,李士实在学术文化方面也颇有才名,在当时文坛上的地位甚至与李东阳齐名,被世人誉为“三名士”之一。
从他的这些个人履历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李士实是典型的大明士子,这类人嘴上正义,内心虚伪,虽谈不上对皇家有多忠诚,但按理说也绝不会参与一个藩王的谋反,尤其是这种部级高官,更应该有着相对比较坚定的政治觉悟。
然而李士实事实上还是参与到了宁王的谋反之中,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成为宁王谋反集团的第二号核心人物。
做出这样的选择自然是有原因的,其一,李士实是南昌人。
不能小看大明士子的乡土情结,中国从古至今,“老乡”二字在国人心中的分量是很重的,李士实致仕归乡后,心怀异志的宁王对这位曾经官居侍郎的高官怎么可能不拉拢腐蚀?于是打着老乡的招牌亲自拜会李士实,有没有三顾茅庐不可考,但老乡这块招牌无疑很管用,宁王于是便交上了这个官场争斗中失败而被迫致仕的部级高官。
其二。宁王朱宸濠后来死乞白赖与李士实结成了儿女亲家。
不得不佩服朱宸濠的算计,一步一步将大明优秀的部级领导干部腐蚀,引导他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了自己的大业,正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为了拉拢李士实,朱宸濠可谓下足了重本,而李士实显然没有吸取京师朝争失败的教训,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的人心是多么的险恶,傻乎乎地答应了宁王的亲事。
直到儿女成了亲。热闹散场。朱宸濠这才跟他摊牌,亲家你看啊,咱们朋友也交了,儿女也成亲了。正所谓八拜都拜过。只差最后一哆嗦。李士实很应景地问,“还差哪一哆嗦?”,朱宸濠便很诚恳地告诉他。你就帮帮忙让我率军打进京师当一回皇帝呗……
碰到这么一个坑亲家的货,李士实愤怒极了,指着朱宸濠的鼻子,从太祖朱元璋一直骂到第一代宁王朱权,并强烈要求与朱家历代先祖的正室夫人发生非纯洁关系,哪怕朱元璋的老婆马皇后也不放过,越骂李士实越绝望。
与宁王交好,与宁王结亲,这是满朝皆知的事了,将来若宁王谋反被诛,他李士实能逃得过加颈一刀。
没办法,李士实只好悲愤的一咬牙一跺脚,跟着朱宸濠一条道走到黑,于是成了宁王谋反集团的第二号人物,从此踏上了贼船再也下不来。
从这点上看,朱宸濠跟梁山及时雨宋江有点相似,碰到合意的人才便将其“赚上山来”,通常不管被赚的人是什么感受。
…………
…………
王府书房内,朱宸濠的神情有些凝重,李士实和刘养正的脸色也不大好看。
“王爷,近日南昌城内骤然多了不少生面孔,这恐怕不是件好事……”李士实沉声道。
朱宸濠冷哼:“多半是朝廷的厂卫人马,不知他们收到什么风声,竟敢来探听本王的虚实。”
李士实拧着眉道:“咱们并未露出任何反意,王爷以重礼交好京师各重臣,又常在府内邀宾宴客,与文士们谈论风月,招兵买马的事皆是下面的心腹暗中行事,不可能走漏风声呀……”
朱宸濠叹道:“李先生难道忘了京师城里还有个秦堪吗?”
李士实一惊,接着苦笑:“果真差点忘了他,或许旁人不知王爷意图,此人恐怕再清楚不过,当初王府幕僚陈清元落在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