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茶言观色  第56页

天牢一年多,经刘伯温多方营救,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1年)释归,途中病逝于淮安。
他们终其一生,倾尽一切,呕心沥血,给这世界留下了稀世瑰宝。可这世界,给了他们什么?

第九十一章 茶居开业

归园茶居定在正月十五日正式开业。开业前的一切事宜,刘青都没有过问。教了这么多东西,也该是检验李植所学、发挥他才能的时候了。
请柬早已发了出去。在发请柬前,李植的父亲李玉林亲自出面邀请一位与他私交还不错的儒学教授和他手下的训导,到归园来饮茶。那两人游玩了归园的景致,又看了四位茶艺姑娘的表演之后,对此地大加赞赏。李植趁机奉上金卡。这儒学教授虽只官居九品,训导甚至无品,但他们掌管岳阳的教育,再加上自身也颇有文才,故而在当地的名人雅士和学子中声望甚高。李玉林特意邀请他们来,也有请他们扬名之意。
“你是说,持这卡到这里来饮茶,都是免费的?”儒学教授孙一鸣拿着那做工精美的金卡看了一下,问道。
“是。孙伯伯和张世叔如能常来光临归园,小侄不胜荣幸。”李植揖手笑道。
“那怎么行?这样你们不是要吃亏?”孙一鸣忙把卡递回去。
“不但你和张大人有,岳阳还有十位名士,归园也准备将卡奉上。你如不要,我就转送他人了。”李玉林笑呵呵地在旁边说道,“那十人倒有八人常跟你在一起饮茶作诗。你要不要做份人情,将卡亲自送到他们手上?”
“真有这样的好事?”孙一鸣拿着卡又看了看,笑道,“那老夫就不客气了。那些卡呢?伯伯帮你一块送了,免得你白送给人还要看别人的脸色。”
李植大喜,深深作了个揖:“那小侄就多谢孙伯伯了。”
孙一鸣笑眯眯地接过李植给他的十张卡片,全然不知他已被现代促销手段拿来作广告了。
除了这十二张金卡,李植又花了几天功夫,拜访了十几位岳阳小有名气的人士,奉上银卡。那些人听说岳阳十几位有名望的人士都会常到归茶去,欣然接过银卡,表示开业那天一定到。而这持银卡者,开业那天是免费的,平时消费五折。其实归园设的物价都贵,打上五折也不过比外面便宜一点点。但这说明归园档次高啊!这种既能抬高身份又能给人以占便宜心理的做法,让这些人感觉那是相当的好!
还有一部分请柬,则是事先印了传单,传单上说明归园茶居开业的事项,末尾用大字附了一条上联,声明对出好下联的前十名,便可到归园茶居领一张请柬,开业当天可以免费入园饮茶,并成为会员。此后每月如此一次,增会员十名。会员者,平时可携亲友一品香茗,共听说书。嘿,这一部分人,是没折扣价的。归园赚的,还就是他们的钱。
只是传单上的上联,李植颇费思量——既要有些难度,表现归园茶居的品位;又不能自设门槛过高,以挡财路。
最后还是刘青出马,窃了一幅上联:鹿鸣饮宴,迎我佳客。
此联为民国初年,前清秀才肖楚所写,并无出彩下联。这上联看似无奇,实则寓意深长。联中用《诗经·小雅·鹿鸣》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佳宾,鼓瑟吹笙”之句意,表示高朋满座,胜友如云,来的都是客,个个是嘉宾。这用在茶居开业庆典之际,最是恰当。
这传单在寒门学子中引起了轰动:哪怕自已所对的下联不好,如能在名士的眼前露个脸,让他们评判一番,也是幸事;但如果侥幸入得青眼,便能进入归园茶居的大门,与开业所邀的名人雅士攀谈共饮,进而结交为莫逆,那便是进学成名的终南捷径啊!所以学子们人人争相以对。
茶居十天内收到了下联两三百条,李植请孙一鸣等几位名士评过,在开业当天把他们的名字和下联都张榜在茶居旁。这十人进园前需再当众命题赋诗一首,以免有人不学无术者用别人所对的下联来混进园中。
因此,开业当天,除应邀嘉宾一一到位,更有寒门学子挤在门前一处看榜赋诗,好不热闹。
客人进了园子,自有清秀小厮引领四处观赏,任其介绍归园茶居各处的妙处和取名的由来,然后到留听阁楼上坐下,此时李父、李植与陆宝成便使尽全身解数,使每位嘉宾都受到隆重款待。因正值隆冬季节,李植与刘青、陆宝成商议之后,还是设在了室内。
室中燃起旺旺的几盆火,嘉宾们进去,只觉得温暖如春。见到老朋友,都寒喧赞叹了一回园子。大家正谈笑间,忽听琴声悠悠而起,入到耳里,自己的心仿佛被流水洗过一般,畅快而愉悦。大家都静下来,凝神细听。此时轩中四面门窗俱已被打开,这一静,鸟鸣声、流水声、风吹树叶沙沙声,声声传来;楼前翠竹青青,展目一池残荷,入眼清新。
四名女子飘然而来,轻施一礼后,款款坐下。焚香、备器、置具、动作齐整,轻拢慢捻,神态恬宁。客人只觉心神俱静,待看时,只听莺啼一声:“洗杯,冰心去凡尘。”纤纤玉指把盖碗打开,冲水,洗杯,倾净,举止轻柔,姿态翩然。“投茶,清宫迎佳人。”从来佳茗似佳人,将茶轻拔杯中,如佳人移步,登堂入室,满室生香。“润茶,甘露润莲心。”注水,摇杯,润茶细无声。“泡茶,碧玉沉清江。”看着茶叶慢慢舒展,缓缓而落,如心中烦事,化作融雪。
作茶毕,四女齐起,把茶盘中的盖碗一一敬到客人面前,轻言软语,请客人一品佳茗。敬茶后,复又归位。端起留在面前的茶,右手揿盖,齐声道:“闻香,慧心悟茶香。”茶香拂鼻。“品茶,淡中回至味。”轻呷一口,甘香而不冽,弥沦于齿颊之间,乃至味也。
看了此等表演,场中静默,只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清茶入口,齿颊留芳。良久,方有客人叫道:“好茶!好处!好景!”
“是啊是啊,我此时只觉,‘尘滤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于我心有戚戚焉。”
接下来说书人上场,讲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古时娱乐甚少,便是好的话本也没多少。嘉宾们只听得如痴如醉,欲罢不能。
那一天,岳阳的名人雅士们,在归园茶居呆了半日后,带着两套精致盖碗,带着一张会员卡,带着满颊清香,带着宁和心境,带着意犹未尽,回家去过元宵节,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这地方,要天天来。

第九十二章 前往庐山

第二日闭园后,陆宝成与刘青都提了礼物到李植家拜谢李玉林。这次茶居生意一炮打响,也多亏了李玉林。
李玉林也是刚下衙不久,听闻仆人通报三少爷带了两位朋友回来,忙迎了出来,热情地把他们延进了正厅,其言谈之中,不但不居帮忙之功,更是感谢陆刘对李植的关照,大赞茶居的档次定位。
李玉林笑眯眯地看了看儿子的两位朋友,问道:“不知陆贤侄和刘贤侄可曾成家?”
陆宝成道:“宝成有一妻两妾,膝下两子。”
刘青拱拱手:“小侄年幼,尚未娶妻。”
“哦。”李玉林对刘青顿时兴趣大增,“刘贤侄可有表字?”
“这……”刘青知道古代读书人不但有名,还得有字。不过有字何难,起一个不就得了,当下道:“刘青字子衿。”
李植在一旁听了,眼睛一亮:“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好!好!”
李玉林又追问:“子衿可有功名。”
“刘青尚是白身。”
“刘兄学富五车,想要功名,信手可得。”陆宝成不知看出了什么,在一旁凑热闹。
“好,好!”李玉林抚着胡子笑道,“不如子衿留在岳阳进学一年,明年考个功名如何?功名有成,吾以一侄女妻之。”
李植听了,心中欢喜——如此一来,刘青便可留在岳阳,常与他相伴了。可一刹间他心里又泛上另一种感觉来,似乎极不愿意看到刘青成亲。他皱皱眉,觉得自己的感觉很是怪异。
“李伯父抬爱,小子甚感荣幸。”刘青拱手笑道:“但青才疏学浅,仅是识得几字而已,对于功名,不敢肖想;再则青出身农家,家境贫寒,身份低微,实不敢高攀府吏之家。”
“……”李玉林听了这推托之辞,有些不悦。他看茶居做得不错,前景可以想见必是好的;再加上儿子对这刘青推崇备至,便起了爱才之心,想以一庶侄女嫁刘青。却不料这人这般不识抬举,当面就拒绝自己。
“这天也不早了,李大人刚下衙回来吧?那就不打扰你休息了。又安和刘兄这就告辞!”陆宝成看气氛有些僵,忙出来打圆场。
“老夫今日也有些劳累,那就不留饭了,改日再请。”李玉林站起来道,“老夫厚颜还有一事相求,便是家里帮植儿相了一门亲,他却死活不答应。二位是植儿的挚友,还请二位帮老夫劝劝他。这孩子,性子有些犟。”
“李伯父放心吧!我跟刘兄一定好好劝劝他。如此,小侄们就告辞了。”陆宝成笑道。
李植送他们出来,似乎甚是高兴。陆宝成奇道:“林森兄,刘兄做不成你家女婿,你怎么倒高兴?莫非想到自己要做新郎官了,高兴得合不拢嘴?”
李植红了脸:“陆兄只管取笑我,我是坚决不听劝的。刘兄之事嘛,考功名太辛苦,我怕刘兄受不住。”
接下来几天,归园茶居的生意都极好,各方面都开始进入正轨。陆宝成与刘青、李植长谈了几次,便匆匆离去——盖碗货物已都发放各地,就等归园茶居开业一炮后,投入市场。所以他急着去处理。
刘青也再次收拾行装,准备出行。李植在她临行前一晚给她饯行,又送她回小院,然后站在门口,久久不愿离去。
刘青奇道:“李兄,还有事?”
李植望着山上被雪压过的树枝,在寒风中颤颤微微,叹道:“你们都走了,只留下我一人。”
刘青哑然失笑:“李兄,你怎么像那三岁的孩子?玩伴离开了,就不高兴。”
李植摇摇头,眼睛晶亮地望着刘青:“陆兄是挚友,而你,则是老师,是知已。与你相识才不过短短几个月,可在你身上学到的,竟是我前二十年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足令我终身受益无穷。更是你,让我不再拘泥于眼前一点一滴的得失,变得心胸开阔。这样的良师益友,我又怎么舍得离开。”长叹一口气,又道:“刘兄,植真想伴你左右,永不分离。”
“呃。”这话,听起来怎么

没有书签
内容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
© 2024 aishu.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