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是笑傲四里八乡的,短短几天,刘芬脸颊都好像添了点肉。
叮铃铃。
自行车的铃铛声,夏晓兰回来了。
她嘴像是抹了蜜糖一般,把晒谷场上的人都招呼了一遍,才对刘芬说道:
“妈,我先回去把饭蒸上,再来帮你。”
夏晓兰细皮嫩肉的,刘芬舍不得她吃苦,让她不要来:
“你舅他们也要收工了,你就在家做饭,顺便看着涛涛。”
涛涛今天第一天去村小上学,农村可没有幼儿园,都是直接从一年级开始念。涛涛6岁就被送去上学,绝对是家里十分疼爱的了,有的孩子十来岁了还在家里拖着鼻涕瞎玩,帮着家里做家务,也要下田干活。上学?上学年龄不统一,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把小学念完,小学淘汰一批,初又淘汰一批,83年农村哪家有个高生都是化人。
夏晓兰这样念过初的,学历上已经不算丢人了。
可想而知,83年考上大学的夏子毓有多么金贵——一跃农门,成为吃商品粮的城镇户口呀,毕业后就是国家干部!
涛涛背着新书包炫耀了一整天,他的同学们下课都要来摸摸他的书包。
10块钱买个书包?
对七井村的人来太贵了,这钱都够交两期学费了。
“晓兰姐,我可想你了!”
涛涛像个小炮仗冲过去,抱着夏晓兰大腿就不放。夏晓兰给他买糖,给他买书包,涛涛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夏晓兰就是涛涛心目最亲的人,连他爸妈都排到了后面!
第29章 将来让您住楼房
夏晓兰把这小鬼拎一边去。
“别给我灌**汤,我还得做饭呢。”
涛涛不由舔了舔嘴唇。
夏晓兰手艺不算多好,可每次夏晓兰做饭,要不是肉要不是鱼,就没吃过啥咸菜疙瘩之类的。涛涛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等看到夏晓兰从箩筐里拿出剁好的排骨,涛涛都想让夏晓兰一辈子都住在这里。
谁比他晓兰姐好?
夏晓兰依旧让涛涛负责烧火,蒸了几个鸡蛋,现在刘家最不缺的就是鸡蛋。
排骨她想了想没有红烧,而是做成了糖醋味儿。
这几天刘家的油盐调料都耗得特别快,不过夏晓兰一直在补充,刘勇也说一家人应该吃好点,李凤梅也没说过什么。包括糖也是夏晓兰买回来的,她想做个糖醋排骨还不难。
甜酸味儿的排骨肉汁又浓又稠,浇到热气腾腾的白米饭上,夏晓兰想想那味道都忍不住味蕾分泌。
刘勇三人把晒得半干的谷子抬回家,问道香味刘勇就笑:
“你们还担心晓兰把黄鳝卖不掉,我看着丫头真是天生就不适合干体力活儿,她脑袋瓜聪明着呢。”
生意好才有钱买肉。
看来夏晓兰今天的生意很不错。
刘芬傻笑,李凤梅也想,夏家人不待见夏晓兰,可见真是看走了眼。考上大学是很了不起,可女孩儿早晚要嫁人的,夏子毓以后嫁到别人家,金贵的女大学生也不能真的管夏家每个人啊!人家要提携,也有夏长征两口子和亲弟弟等着,夏家其他人算个屁呢。
听小姑子刘芬说,夏子毓去京城上学,把家里的存款500多元全带走了,结果夏晓兰撞了头,夏家愣是掏不出钱来送医院……由小看大,可见夏子毓是个自私的,自己拿着家里所有钱跑京城吃香的喝辣的,现在就不管夏家人怎么过日子,以后发达了还讲啥良心?
呸,丢了西瓜捡芝麻。
她外甥女是大方的,昨天还给涛涛买了个新书包,涛涛他爸指天发誓是外甥女掏的钱。
李凤梅心里别提多熨帖了!
“晓兰烧啥菜呢?”
夏晓兰放心铲子出来,“烧了糖醋排骨。”
李凤梅心痛,“买排骨做啥,吃不用的。”
谁不知道排骨好吃,可它不划算啊。
她这个外甥女哪儿都好,就是有时候手里的钱太散了,李凤梅忍不住提点她:
“你用钱要节约,知道当姐姐心疼涛涛,书包也太贵了……你手里攒点钱,以后到婆家去也说得起话。”
这就是真心替夏晓兰考虑了,没说把夏晓兰手里的钱都榨干净花在刘家。
夏晓兰心里暖烘烘的,“我知道呢,保证不乱花!”
刘芬眼睛发痒,刘勇和她一边收拾谷子,一边压低了声音说:“等农忙过了,夏大军肯定要上门来找你们的,你心里要想好,现在的日子过得多有奔头?可别太软弱,又乖乖跟着夏大军回去!”
刘芬期期艾艾的,被她哥说的抬不起头。
刘勇诧异道,“咋的,你还真要跟着他回去?”
他那股恨铁不成钢的味儿不加掩饰,刘芬过了老半天才别别扭扭的:“晓兰早晚要嫁人,哪有带着妈嫁到男方家里的,我又不能一直留在娘家……哥,那时候我要去哪里?”
不跟着女儿走,也不愿意一直留在娘家,怕时间长了哥嫂生了嫌隙,也怕村里人说闲话。刘芬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她不能拖累女儿和娘家啊。
“妈,您是不是舍不得我爸,想回夏家?”
夏晓兰不知道啥时候站到了刘芬身后。
刘芬摇摇头,却又沉默不语,显然不想回答这问题。她不是舍不得夏大军,是逆来顺受惯了,又有为女儿贡献牺牲的精神,如果夏晓兰能过上好日子,她就算在夏家低三下四求一口饭吃,她也是能忍的。
夏晓兰大概猜到了几分刘芬的心思。
也亏得她心理年龄不是真的18岁,见过不少人情世故,能体会刘芬的顾虑。
嫁人?
嫁人当然是要嫁的,上辈子没感受过夫妻和睦,这辈子肯定要体会下。但嫁人的前提是把刘芬甩掉?要当刘芬是拖油瓶,这种男人夏晓兰嫁来干嘛?她眼皮子还没有那么浅!
“妈,我今天赚了20多块,您都不知道商都市那边的生意有多么红火。等我攒下一笔钱,就在商都买楼房,带着您住进去。您未来女婿敢嫌弃你?只看您心情好,才同意让他在房子里一起住呢!”
买房是夏晓兰的长远打算。
现在商都市可能都还没有真正的商品房,不过也83年了,过不了两年就会有的。华国最早的商品房就是在80年代后期出现的,夏晓兰记得她那个商都客户说80年代入手的第一套房子,才200多块一个平方。房子是修好了卖给职工的,一般人没有买房的资格,但你钱出的多,好好操作一番,自然能从别人手里拿到购房指标。
200多块一平的房价,后世真是做梦都要笑醒。
买一套1002的商品房,总价才两万多。两万多夏晓兰现在是没有,难道她会一直赚不到?
夏晓兰第一次在长辈面前透露将来要去城里定居的打算,刘芬都惊呆了,“可我们是农村户口啊……”
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的差别太大了。
工厂招工,各种单位要人,面向的都是城镇户口的居民。农村户口只能在土里刨食,脱离农村户口的办法只有两个,一个是婚姻一个是会念书——靠婚姻也不稳定,一般城镇职工家庭,也不一定能办成“农转非”的大事!只要像夏子毓一样,靠考上大学最稳当,一下子就跳出农门成了注定的城里人。
做城里人有多么难,刘芬就算再相信夏晓兰,也不敢做这个梦。
倒是刘勇听了挺感兴趣。
“搬去城里也行,不一定是商都,也不拘是不是楼房,在县城里买两间平房要不了多少钱。”
商都市那么多人,夏晓兰母女搬去那里谁也不认识,夏晓兰的名声差就不耽误她找对象了。听见刘勇都认可,刘芬半信半疑:
“真的能行?”
夏晓兰重重点头,“说了要带您过好日子呢,当然能行!”
在商都买房算啥,她手里要是有余钱,在房价大涨钱学习温州炒房团,杀到京城和沪市一买就是一栋楼,这投资回报率可比干什么实业都厉害!
第30章 周诚离开
可能是夏晓兰描绘的未来太动人了,刘芬心里不敢信,又忍不住想相信。
农村的日子实在是不好过,包产到户后农民的日子虽然比七十年代强,但也离“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小康生活远着呢。特别是安庆县这边的乡下,也不是沿海地区的农村,没有经济作物,也没有大量的乡镇企业。刘芬不懂分析整个地区的经济形势,她只需要看看大河村,看看七井村已经周围人过的是啥日子,夏晓兰留在乡下,未来会是啥样,真是一眼就望到了头。
因为夏晓兰名声不堪,刘芬都不敢想她能找到啥样的好对象。
但夏晓兰的话让刘芬有了期待,要不怎么说她和刘勇是亲兄妹呢,两个人的思路都想到一块儿去了。搬的远远的,那不就是没有人知道夏晓兰名声不好了?
她女儿这样能干,要没有名声的拖累,凭啥不能找个好对象?
刘芬把心里的石头去掉大半,她都没空去想夏家的事了,夏大军来了咋办,她是不会回去的。夏家没有分家,她就算做的再多,赚到的钱也是要上缴的,都会给夏子毓送去。刘芬知道自己没本事,但夏晓兰一个人做生意多辛苦,她能帮一点,夏晓兰就少做一点。
乡下的闺女十**岁也就出嫁了,听说城里的姑娘都要等到20岁以后嫁人。
要是有个正经工作的,20多岁再嫁人也不晚。
刘芬真是满身干劲,吃了饭她还主动去村里转悠,看看哪家有没有要卖的鸡蛋,有没有抓到黄鳝。想早点攒够钱在城里买房,别把夏晓兰的人生大事儿给耽误了!
“你妈可算是活过来了。”
刘勇自己都懂事晚,年轻时候混不吝,也没教好刘芬。现在刘芬振作起来想把日子过好,积极主动参与到夏晓兰的生意里,刘勇别提有多高兴了。
夏晓兰把今天去商都市的经过讲了。
当然没提是和周诚一起去的。
她只说商都市人口多,经济基础比安庆县好,肯吃苦或者有门手艺,在那里发展很容易。说的刘勇很心动,“刘家本来就是逃荒来七井村的,这里不是咱家的根,其实住哪里都一样,我要能把你表弟变成城镇户口,那再辛苦也值。”
刘勇想了想,说自己最近要出门儿一趟。
夏晓兰猜他是找钱去了,现在说刘勇是干泥瓦匠的,打死夏晓兰都不肯信。
那她舅舅到底是干啥的呢?
夏晓兰好奇极了。
不过刘勇出门前不放心夏晓兰母女,怕夏家又来人闹。
“还有那三个二流子,他们盯着你下手,总觉得不简单。不行,我得等这三个二流子都判了,再出门。”
夏晓兰自己也好奇。
她觉得那根线若隐若现的,就快串起来了。
第二天夏晓兰没有进城,她四里八乡的跑了一整天,又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