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  第134页

情来。以他与二人之间的交情,此事又是郭质理亏,他自然毫不犹豫站在刘桢一边。

“公主对他情深意重,他怎能做出这等事情来!”说罢又叹息一声,“也不知等到公主回京听闻此事,会作何反应!”

赵廉道:“听闻当日公主答应婚事时,曾经说过,不许夫婿将来纳妾的。”

徐行道:“这又不是妾,只是侍婢罢了,只是眼下还是子璋的孝期,此事只怕难以善了罢?此事可大可小,就看陛下那边会如何决断了。”

众人纷纷唏嘘不已,都不明白为何郭质会在这等节骨眼上闹出丑事来,也许说到底,还是男人的劣根性的作祟?

刘楠与郭质也是少年相识,交情不浅,但细论起来,朋友再好,当然还是比不上妹妹亲,在得知此事之后,他第一反应便是怒火冲冠,想要直接冲到郭家把郭质提起来暴揍一顿,再跑到宫里请父亲将这门婚事作罢,以他对妹妹的了解,刘桢就算知道这件事,恐怕也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更何况刘楠也舍不得让刘桢受一丁点的委屈。

但是随着许绩他们的七嘴八舌,刘楠的一腔愤怒反倒渐渐沉淀下来。

“不对。”他摇摇头。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他。

“这件事不对。”刘楠又说了一遍,脸上的怒色转为凝重和沉思。

徐行问:“哪里不对?”

刘楠道:“哪里都不对!”

说完这句话,他就站起来,背着手在厅堂中走来走去。

赵廉看得头晕,忍不住道:“殿下还是坐下来说罢?”

但刘楠没有理他,反而越走越快,突然之间,他一拂衣袂。

“我与郭子璋相识多年,他本不该是这样的人,如今一切显得过于蹊跷,当日在宫中时,我便觉得他的神色有点不妥。”刘楠早将宋弘透露的消息告诉在场众人,是以无须他多说,赵廉他们都知道他所指为何。

“但是当时我问他,他又不肯多说,我也未曾细想,现在想来,也许子璋早就发现了什么,只是没有说出口。”

赵廉反应极快,马上就接上刘楠的思路:“太子的意思,是郭子璋所做的事情,并非出自他的本意?”

刘楠:“也许是,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却想不明白了。除非……除非陶家和郭家联姻的事情,他知道了什么?”

徐行慢吞吞道:“此事我们不妨反过来从结果推断。假设郭子璋是故意为之,那么他这么做,肯定知道自己一定会招来公主不满,甚至让陛下下令取消这门婚事的。他不可能是忽然之间对公主不满,也不可能时至今日才忽然对这门婚事感到后悔,如此一来,就只剩下一个原因了。”

听到这里,众人心中已经隐隐有所猜测,果不其然,只听得徐行道:“那就是郭子璋存心想要让自己娶不成公主。”

赵廉接道:“又或者,更进一步说,他也许是碍于不得已的苦衷,才无法对太子直言相告,却希望通过这样的言行来警告我们!”

许绩悚然一惊,下意识问:“警告?警告什么?!”

厅中陷入一片可怕的静寂。

赵廉打破沉默:“难道郭家与陶氏安正等人早有牵扯?”

徐行:“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联系种种蛛丝马迹,前后还是可以串联起来的。”

刘楠起身:“我要马上进宫,将此事报与阿父!”

赵廉:“万万不可,还请太子从长计议!”

刘楠:“内有陶氏,外有安正、郭殊!这还只是我们知道的,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他们还不知道已经笼络了多少人,我只要一想到阿父被这群心怀叵测的人包围着,心中就寝食难安,恨不得立时回宫见到阿父!”

徐行也劝道:“此事事关重大,对方想必早有对策,太子现在挑明了,只会打草惊蛇,说不定还会被倒打一耙!”

许绩道:“太子,他们说得不错!恕我直言,如今陛下久服丹药,性情渐趋暴躁,易于受人挑衅,我等还是应该谋定而后动,左右这几日都在宫外,正可商议此事!内有上唐乡侯之卫尉,外有太子所掌之奋武军,贼人可趁之机不大,还请殿下稍安勿躁。”

既然所有人都反对,刘楠也不可能一意孤行,他苦笑一声:“眼下当务之急,只怕还得修书一封,让阿桢即刻回来才是!”

――――――

刘桢从张敖和赵午等一干权贵富贾手里坑了不少钱之后,马上就命陈素等人在城外设立粥场,又召集长沙城中医者,雇佣他们每日轮流在城外守候,为生病的流民诊治,如是过了十余日,公主在此地施药布粥的事情已经传向湘水沿岸,许多人慕名而来,长沙城外收容了不少流民,人数虽然逐渐增多,却没有多到超出负荷的地步,只因许多人在来此途中就已经撑不住而倒下了,而更远的人即便想来也没有那个精力。

碍于刘桢的缘故,长沙城中的奴婢没有进一步增加,而刘桢也采纳了陈素的意见,由陈素亲自带着更多的医者向湘水沿岸进发,一面是为流民诊治,一面则是监察地方官吏的灾后处理。如此一来,在刘桢的干涉下,虽然不可避免地仍然会死人,情况已经远比原来可能会发生的要好上许多,起码水灾波及之处,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瘟疫。

刘桢没有跟着陈素一起去,一来她的体力没法跟陈素比,到时候拖了后腿,反倒要累得别人照顾她,二来长沙城外也需要她坐镇,做事总要有始有终,这些流民来到长沙城外,无非是为了活命,但流民的基数是庞大的,而刘桢从张敖他们手中得来的这些钱,并不可能维持太久,这种情况下就要为这些流民另觅出路和活计,否则等到这里不再提供粥场,而水又还没退,这些流民无处可去,还是只有饿死一途。

在刘桢与张敖等人的商议下,张敖同意开放长沙城让这些流民进入,条件是流民必须与官府签订为期十年的契约,在此十年间,官府负责每月发给流民足够活命的钱粮,而流民则为官府干活,譬如修建城墙,充任民兵等,又或者由官府出面担保,让这些流民可以在城中找到活计,到时候由雇佣这些流民的人家负责开出钱粮,但官府需要从中收取一定的费用。

这样的条件自然很苛刻,但比起在城外饿死,又或者卖作奴婢来说,简直称得上天降福音了,是以除了少部分还等着水灾消退后回乡的人之外,有许多人都愿意签订这样的契约。

而刘桢也无法要求再多,毕竟张敖也有自己的顾虑,他本来不需要这么做的,因为在天灾里死个把人再正常不过,皇帝都没法以此责怪张敖,更何况这些流民里头还不全是在张敖的管辖之下,论理他是没有责任的。

民众再愚昧,也知道这一切得来不易,全赖长公主在此,否则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达官贵人们,何以会顾虑他们的处境?自是人人感恩戴德不提。

却说陈素带着人终于从外地赶回来,一进门就瞧见刘桢手里握着信札正在出神,他这才想起自己貌似有点唐突了,只是因为这些天习惯了进进出出与刘桢商议正事,便下意识没有注意。

刘桢看见他想退出的动作,忙到:“子望快请进来!”

陈素拱手:“臣失礼了!”

刘桢也不废话,直接将手里的信札递给他。

陈素接过一看,眉毛渐渐拧了起来。

刘桢:“你怎么看?”

陈素不假思索:“子璋定不是如此为人,其中只怕另有隐情!”

刘桢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

陈素:“公主若想即刻回京,我马上就去收拾行李。”

刘桢:“不瞒你说,此番陛下命我出京,除了湘王大婚与盐铁官营一事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想命我试探湘王是否有谋反之心。”

陈素吃了一惊,再看刘桢神情,想来是心中已有定论。

他想了想,还是道:“我看湘王不似有这般胆子。”

刘桢笑了笑:“是,从这次捐钱的事情就可以看出来了,湘王根本就没那个胆子,连带赵午和贯高也是,此事估计是小人在陛下面前谗言,我回去自会向陛下禀明澄清的。”

陈素松了口气:“殿下英明。”

有了刘桢的作保,想必皇帝也不会再揪着不放了。

张敖还不知道,就这么短短时日,他已经在鬼门关门口走了一圈回来了,若此番不是刘桢来此,而是换了旁人,结果如何还真就难以预料了。

陈素与张敖非亲非故,本来大可不必为他们说话,但是他实在是不想看着旁人因为莫须有的罪名引来无妄之灾,更何况这无妄之灾到时候牵扯的肯定不止是张敖一人。

他是武将,可并不代表他喜欢见血。

战场上厮杀,无关爱好,那是职责和担当,但是如果在战场之外无谓流血,那就大可不必了。

如今看来刘桢心思清明,根本就不需要自己多作担忧。

只是刘桢的笑容转瞬即逝,她叹了口气:“子望,劳烦你了,今日你刚回来,明日就又要你启程了。”

陈素:“臣不敢当。从太子的信来看,京中如今只怕形势诡谲,能够早些回去,自然还是好的。”

刘桢点点头,联想刘楠在信中所说种种,加上郭质的事情,只恨不得立时便插上双翅飞回咸阳。

――――――

“郭子璋该死!”

伴随着一声怒喝,一扎竹简从上头飞了下来,正正砸中郭殊的额头,登时砸得他血流满面。

然而郭殊只能跪伏在地,不敢伸手去擦上一擦。

因为此时的刘远正处于暴怒之中。

他的脸色已经愤怒而涨得通红,表情堪称狰狞,若是此时郭殊抬头一看,恐怕会吓一大跳。

但这也不算稀奇了,近两年来,刘远的脾气日渐暴躁,越发喜欢发火,又喜怒无常,连丞相宋谐都未能幸免,刘远几次想要罢免宋谐找借口拿他下狱,还是因着旁人屡屡求情,加上宋谐自己聪明,这才没有成事。

饶是如此,宋谐也已经被折腾得心力衰竭,准备辞官告老了。

然而今天的

没有书签
内容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
© 2024 aishu.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