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寒士  第392页

氏大不如前,而是钱唐陈氏声势极盛,颇似二十年前的龙亢桓氏。”
  谢安道:“陈操之不是桓温,当初我第一次与他相谈,就觉得这个少年人冷静智慧,仿佛久经历练似的,哪里像是初出远门的弱冠少年!”
  谢夫人刘澹突然想起一事,问:“陈操之建港造巨舟做什么?又是通运河又是造巨舟,把阿元忙得团团转!”
  谢安摇头道:“为何要建港造巨舟我亦猜测不透,陈操之的安排总是有深意的,然开通运河是便利事,可节省行路的人力物力,惠及后人。”
  ……
  陈宗之在邺城逗留了半个月,八月初与顾恺之一道离开冀州返回兖州,走的全是水路,这条水路是陈操之去年四月回建康之前就开始动工修建的,前后动用了五万民夫、耗资八千万钱,至今年六月底才开通的,全长近三百里,名叫通清渠,就是把漳水与清河连通,这样从邺城可直接乘船由漳水至清河,再入黄河,比陆路方便快捷得多,而且货物运输马车牛车又如何能与舟船相比!
  ——建南北大运河是陈操之的设想,但此项工程过于浩大,以东晋现在的国力根本无力支撑,所以陈操之先从邺城和钱唐开始,邺城水路通黄河,钱唐水路通长江,这两条运河的贯通将对三吴和河北的民生影响深远,惠及子孙万代,而眼前之利便是,顾恺之可以乘舟直至兖州,再从兖州经巨野泽至徐州,大大减少了鞍马的劳顿——
  陈操之委托顾恺之带回一些冀州土仪给陈家坞的亲人,还有写给二妻二妾以及嫂子和润儿的信,陈操之给侄女陈润儿的信煞费苦心,委婉劝导,希望润儿嫁给王珣——
  ……
  咸安六年岁末,皇帝司马昱采纳太史令建议,于次年正月初一下诏改元,称宁康元年,并大赦诸州郡县。
  二月初六辛巳日,大司马桓温来朝,司马昱诏命中领军谢安、侍中王坦之迎于新亭,这时建康朝野人情恟恟,传言桓温因王、谢大族阻挠其封王爵,此番入建康就是要诛杀王坦之和谢安,然后代晋自立——
  赴新亭途中,王坦之甚惧,形于颜色,谢安神色不变,说道:“晋祚存亡,决于此行。”
  初十日午前,桓温乘金车大辂、玄牡二驷,衣衮冕之服,着赤舄之履,在三千持钺执戟的虎贲护卫下来到新亭,谢安、王坦之率百官拜于道侧——
  桓温在新亭山下设帐,虎贲森严,延见百官,那些有名望的官员见桓温来势不善,帐幔后偶露斧钺锋芒,皆战栗失色,王坦之流汗沾衣,手里的笏版都拿颠倒了,只有谢安镇定自若,从容就席,对桓温说道:“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帐后置人耶?”
  桓温佩服谢安的胆色,他也不欲此时杀大臣立威,笑道:“正自不能不尔。”遂命左右撤之。
  王坦之一向自认为才干不在谢安之下,自此始敬服谢安。
  当日傍晚,桓温入建康城,次日乘舆入台城面君,委婉地向皇帝司马昱讽求王爵,司马昱唯唯诺诺,表示近日就下诏封桓温为楚王——
  桓温今年五十八,老病不堪,此次为求王爵,强打精神入京,这一到建康就病倒了,在建康养病半月,病小瘥,即还姑孰,等待朝廷封爵的诏命,又自感疾笃,派人召荆州桓冲、司州桓秘、冀州陈操之至姑孰听命——
  桓温命参军袁宏留在建康督促朝廷下诏命封王,尚书令王彪之知袁宏文辞华美,就请袁宏起草诏书,袁宏写好后,王彪之召集谢安、王坦之、高崧、张凭等人共议,一众高官不议封爵正事,专赞叹袁宏文辞之美,并提出若干修改意见,袁宏只好殚精竭虑去修改,要把这公文诏书写成《三都赋》那样的传世奇文,左思的《三都赋》那可是前后写了近十年啊——
  王彪之私下里对谢安道:“闻彼病日增,亦当不复支久,自可迟缓其事。”
  谢安微笑点头,王、谢大族靠老病挫败了桓温的图谋。
  ……
  陈操之于三月初十得到姑孰的六百里急报,知桓温病重,当即率八百轻骑渡河南下,先至洛阳,司州刺史桓秘先接到急报,已于十日前启程回江东——
  桓熙被贬之后,所任只有安北将军一职,但无刺史官位,安北将军就是虚衔,桓熙愤恨难平,去年初来洛阳,在四叔父桓秘手下任一闲职,整日借酒浇愁,喃喃咒骂河北的陈操之、怨恨昏庸的老父,今闻老父桓温病重,便与四叔父桓秘一起快马赶回姑孰,桓秘许诺,要在兄长桓温面前为桓熙美言,让桓熙依旧以世子身子承继南郡公的爵位——
  三月二十五日,桓秘、桓熙一行风尘仆仆赶回姑孰,入将军府拜见桓温,桓温已是卧床不起,饮食便溺皆离不得床,桓济、桓歆守候在老父身边——
  桓温素来不喜四弟桓秘,说道:“穆子,买德还没到吗?”
  桓秘大为不悦,他日夜兼程赶回,大兄开口却问五弟到没到,当下答道:“弟远在洛阳都已赶回来,五弟在荆州,水路不需半月,何以至今未到!”
  桓温知桓秘对他有怨气,这个四弟不是能遗嘱后事的人,便道:“我还等得起,待买德来后再议后事。”
  桓秘愤愤而退,对桓熙道:“汝父不把我这个弟弟当作可托付之人,汝之事,我无能为也。”
  桓熙又气又急,他与五叔父桓冲关系不佳,五叔父肯定不会在父亲桓温面前说他的好话,若他不能承继桓氏家主之位,那他日思夜想报复陈操之、扬眉吐气的大计就都烟消云散了,再无出头之日——
  这时桓济叩门而入,也是一副愤恨不平的样子,向四叔父和阿兄见过礼后说道:“四叔父可知我父何以定要等五叔父到来?那是父亲要以桓玄为嗣,要五叔父辅佐桓玄,姑孰军马将尽归五叔父!”
  桓秘、桓熙闻言既惊且怒,那桓熙虽有些疑心桓玄是他的儿子,但李静姝未予承认,而桓玄也一向不与他亲近,所以桓熙也绝不愿意看到一个六岁小儿凌驾在他头上,怒道:“父亲病笃昏庸,此是乱命,不能当作遗命。”
  桓济冷笑道:“有五叔父为桓玄撑腰,那黄毛小儿就能袭封南郡公。”
  桓秘眼望桓熙,说道:“伯道,事急矣,看你如何决断。”
  桓熙踌躇未决,桓济道:“五叔父如奉父亲乱命以桓玄为嗣,龙亢桓氏必败,五叔父就是我龙亢桓氏的罪人。”
  桓秘冷冷道:“先将李势妹和桓玄处死。”
  桓熙吃了一惊,万一桓玄是他儿子呢,而且他还对李静姝怀有非分之想,说道:“先不要杀,关押起来,待五叔父来姑孰,逼迫五叔父答应以我为世子,那陈操之也要来姑孰,先杀陈操之。”
  桓秘道:“这等事逼他答应有何用,事后不可以反悔吗!既杀陈操之,就不能善了,要一并提兵入建康,诛杀王、谢,代晋为帝才是上策。”


  第八十章 龙潭虎穴
  桓温豪爽有风概,面有七星,姿貌甚伟,年幼时即为名士温峤、刘惔所赏识,十八岁手刃父仇,声名大振,出任驸马都尉、琅琊太守,尚明帝长女南康公主,三十四岁时平定蜀汉,其后二十年间三次北伐,先后击败氐秦国主苻健、羌人首领姚襄和强大不可一世的慕容燕,尽收中原、河北之地,战功赫赫,威名远播,故燕慕容恪当政时,国力强盛,曾有大举南侵之意,因有桓温在,不敢妄动刀兵——
  然而英雄迟暮,现在的桓温昏昏沉沉躺在病榻上,便溺皆要由人服侍,人生至此,实为悲凉!
  这日黄昏,桓温神智清明了一些,问左右侍者今日是三月末还是四月初?侍者答道:“郡公,今日是四月初二戊子日。”
  桓温让侍者扶他勉强靠坐着,看西窗斜阳透入,问:“荆州桓冲还未到吗?”
  侍者答道:“尚未。”
  桓温略略转头看了看,说道:“唤倾倾来。”他病重期间,李静姝时常侍候在病榻畔,喂他喝稀粥,细心温柔,让他颇感安慰——
  几个侍者面面相觑,无人挪步。
  桓温“哼”了一声,浑浊的眼睛一瞪,余威犹在。
  一个侍者赶紧道:“禀郡公,李娘子不在府中,带着小玄郎君去建康了。”
  桓温眼睛眯起,沉默下来,他虽然昏愦不能多想事,但神智未失,心知这其中有古怪,倾倾一心想求他立小玄为世子,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去建康!
  沉吟片刻后,桓温道:“唤桓熙来。”
  侍者答应一声,飞快地去了,不移时,桓熙快步来到,在病榻前跪下,强颜欢喜道:“爹爹今日气色颇佳——”
  “熙——”桓温打断儿子的话,努力地不失威严地说道,“去唤倾倾,和小玄来见我。”
  桓熙吃了一惊,强笑道:“爹爹不知道吗,李氏昨日带着小玄去建康了,说是归义侯遗孀有事相召。”
  桓温盯着桓熙,突然伸手抓住他左腕,问:“你杀了她母子二人?”
  在父亲积威之下,桓熙心惊肉跳,想要抽回手,却被抓得紧紧的,赶紧道:“没有没有,儿怎敢做那种事。”
  桓温心头一松,知子莫若父,他对长子桓熙的性情能力还是很清楚的,说道:“那去唤她母子来这里。”
  桓熙道:“是是,请爹爹松手。”桓温戎马一生,现在虽然病重,手劲却还不小。
  桓温气力已尽,手一松,桓熙脱身就走,到室外才长出一口气,背心衣衫都湿了一大块——
  桓济大步赶来,神色紧张凝重,说道:“阿兄,五叔父到了,陈操之也到了,在江口码头。”
  桓熙心头一凛,问:“刀斧手都准备好了吗?”
  桓济道:“皆已肃然待命,都是死忠之士。”
  桓熙点点头,皱眉道:“五叔父为何会与陈操之同日到达,有这样巧的事?”
  桓济道:“想必是巧合,却也正好,一并诛杀,更少后患。”
  桓熙想到要杀陈操之,心情激动起来,却又道:“父亲要见李氏和小玄,如何是好?”
  桓济道:“不必理会。”
  正说话间,有军士急急来报,说新安公主大吵大闹,要见李娘子、要见郡公——
  桓济下令道:“不许她出小院半步,谁敢放她出来即以军法论处。”
  军士走后,桓济恨恨道:“这贱妇一向目中无我,我亦不需再忍受了,今日先杀陈操之,再杀这贱妇,然后提兵入建康杀了那个昏君。”
  桓熙问:“五叔父究竟该如何处置?”
  桓济道:“不是早就议定了吗!”
  桓熙心有不忍,想了想,终于还是点了一下头。
  ……
  陈操之和桓冲同日赶到姑孰并非巧合,陈操之与刘牢之率八百轻骑日夜兼程,在洛阳和汝南更换了两次坐骑,这才仅用二十日就赶到了江北的历阳,人马俱疲,便在历阳休整一日,而先一日他便派人去

没有书签
内容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
© 2024 aishu.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