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闺令  第109页

昭王世子,日后的亲王,权势富贵皆有之,何必再去趟这个浑水,这个担子可不轻啊。”

“外有北原王庭虎视眈眈,内有氏族为患,这个位置,难熬的很。”


第173章 葬花吟


九辩笑了一下,坐在边上给自己倒了一杯茶:“他倒是聪明,也没被这权势所迷,随便换个人,说要立他做储君,那不是欢天喜地。”

权势迷人眼,世间上有多少人淡泊红尘,不贪恋这一丝一毫。

便是换做他,也不敢说自己说拒了就拒了。

李临道:“他看得明白。”

若是为君,背负的是万里河山,生灵百姓,而做一个王爷,他便只需要好好办差就好了,权势富贵什么都有了,何必呢。

李临沉思:“我在想陈七这件事。”

李临思量许久,按照道理来说,陈七的事情到了这里,他也不该管的,朝堂更替这样的事情他都不想管,何况一个陈七。

九辩顿了一下,然后定定地看向自家公子,好一会儿之后,他才想到什么:“公子是担心战乱起,这晋宁公府和镇国公府......”

晋宁公府是苏莞的本家,镇国公府又是她外祖家,若是这陈七当真去了北原,一手搅乱风云,北原王庭又野心勃勃,日后定然又大乱。

若是出了事,镇国公府必然是披甲上阵的,便是晋宁公府,虽然说如今没有了兵符,可若是朝廷有需要,晋宁公怎么坐得住。

往最坏的结果说,若是东赵覆灭,镇国公府和晋宁公府该何去何从?!这一场覆灭之后,又还剩下多少人?!

李临不管各国的这些事情,可他总要为苏莞着想一二,若是任何一个人出了什么事情,他自己知道事情发生,却不阻止,怕是对不住她。

若是有朝一日她知晓了,定然会怨怪他的。

九辩拿着扇子敲了敲桌沿:“那公子的意思是?!”

李临想了想,然后道:“让回风去拦了陈七,许了他太子的命。”

最好的解决方式便是这个了,既然太子犯的错,便由太子一人承担,何必殃及国家百姓。

九辩又是一愣:“公子打算对太子动手,可如今,公子在东赵,若是被东君知晓了公子杀他儿子,怕是对公子不利。”

“若是东君知晓了,与离城也不利。”

李临这呷了一口茶:“谁说是咱们动手的,将他拦了,给他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动手也罢,借刀杀人也罢,不都可以。”

九辩闻言顿时明白了:“这倒是个好主意!”

太子死了便是死了,害了这么多人,死了也是活该,若是因他引发一系列事情倒是不值得,若是能让陈七报了仇,化解了他心中的恩怨,如此也是好的。

毕竟他若是去了北原,太子有皇帝护着,他也未必能如愿。

“属下这便派回风去办理这些事情。”

“去吧。”

九辩告辞离开,李临坐在屋里,慢慢地吃了一块月饼,无奈笑了笑。



废太子被送入元明苑之后,帝城的人又是一阵轰动,本以为皇帝废了太子降为安王已经是结局,可没料到还有后续。

原本想要上书的人戛然而止,然后又开始吹嘘起了皇帝是个明君,连同儿子犯错也一并处罚了。

有人亲眼所言废太子和废太子妃被押着进了元明苑,甚至连东宫的侍妾,都被皇帝遣散了,东宫现在是一片乱局,闹哄哄的。

说着说着又说起了这帝城第一才女苏苒,说是东宫出事之后,苏苒便跑回了晋宁公府。

“唉,你说这晋宁公府会不会收留她?!”

“这可是帝城第一才女啊,在下可喜欢她的诗词了。”

“可不是,也就是她倒霉,怎么就入了东宫,如今啊,还不知道何去何从!”

众人感慨苏苒的命运,觉得这位心中钦佩的才女神女实在是可怜,运气也太差了,谁知道太子怎么就干下这些破事,这还被废了呢。

若不然,依照她的身份,日后至少是四妃之一,要是运气好,还能混一个贵妃当一当。

如今废太子幽禁在元明苑,东宫这一干女眷除了太子妃都被遣散,她又是嫁出去的,人家晋宁公府会不会让她留下都是个问题。

“若不然,我等联名求一求晋宁公府吧,此事原本便与苏姑娘无关,若是晋宁公府不收留她,她要去往何处?!”

有人嗤笑:“赵兄,若是无人收留,你收留了便是了,我记得你的别院,不是养了不少。”

那个所谓的赵兄道:“这可不一样,我别院的那些个女子啊,都是用来消遣的,哪里能和苏姑娘比,苏姑娘可是我心中的神女。”

“要是让我同她说上几句话,我死都甘愿了。”

“说的好像真的一样,不过人家到底是晋宁公府的姑娘,便是再嫁,也不会能进你的别院的。”

“而且废太子的妾室,便是遣散出宫了,又有什么人敢娶啊!”

“可不是。”

“可真是可怜啊,你们可是记得,苏姑娘曾做过一首诗词,叫《葬花吟》,这里头不是有一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我听着倒像是如今的苏姑娘。”

“对对对,还有什么: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在这风雪楼之中,学子们说念着这首《葬花吟》,言语之间唏嘘不已,只觉得苏苒实在是可怜,她作过的这首诗啊,就像是她此刻境况的写照。

可怜啊!

“诸位!”在这个时候,有一个留着羊须胡的青衫中年人站了起来,朝着学子们拱了拱手,然后问道,“诸位说的这首诗词,可是《葬花吟》?”

有人答道:“正是葬花吟,这首诗词说的是一个寄人篱下一个可怜姑娘的境况,正是苏姑娘所作。”

“苏姑娘?!”那中年人茫然,“苏姑娘是什么人?!”

“哎呀,这位兄台,你是刚到帝城来的吧,竟然不知道苏姑娘。”

中年人答道:“某今日才到帝城。”

“这就难怪了,这苏姑娘啊,名唤苏苒,是晋宁公府的五姑娘,可是我们东赵的第一才女,作得一手好诗词,这葬花吟便是她随手之作。”

“苏姑娘高才,我等学子自叹不如,实在是汗颜。”

“可不是!”


第174章 翻车


那中年人听着大家议论纷纷,像是非常推崇这位苏姑娘,他笑了笑,听着这些人说完,然后才问:“敢问诸位,这首诗词是苏姑娘何时所作?!”

“大概是去年春日,唉,这位先生,你问这个做什么?!”

中年人道:“某姓葛,爱好诗文,听闻诸位说起这首诗词,又说是苏姑娘所作,实在是觉得万分惊讶,这首《葬花吟》,某倒是在别处听过。”

“别处听过?!”

“这是什么意思?!”

“你是说,这首诗不是苏姑娘所作吗?!”

“可不可能!”

“定然是不可能的!”

葛先生道:“某先前走过许多地方,也曾到过离城,在离城住过几年,诸位都知道,离城之人,生活安定富足,也非常的排外,但在那里,无论男女富贵贫困,皆可入学,学业也分小中大三学。”

“某在中学书册上见过这首诗,据闻这首诗已经用了一百多年,乃是一个名唤曹先生之人所作,取自一本名为《红楼梦》的书,由李氏家主收集成册,根本不可能是什么苏姑娘所作。”

在场的人听了这话,一时之间都懵了。

人家都用了一百多年,这、这怎么可能?!

莫不是苏苒抄袭他人诗词,当作自己的用了。

当然,也有很多人是不信的,觉得这个姓葛的人在胡说八道。

“葛先生,你莫不是在开玩笑?这怎么可能!”

“就是!怎么可能,你莫要信口开河,诬赖苏姑娘!”

“这诗词明明是苏姑娘自己作的,我亲眼看着她作的!”

“我岂敢欺骗诸位。”葛先生面对大家的质问,倒是半点都不惧,“此番我得了一位友人的相助,这才进了离城,在离城待了几年,只觉得人生处处是奇妙。”

“城中子女无论男女,但凡满了七岁,便要送去上学,学院也有离城开设,由老师教学,其中开设有算数文学两个课程,其中便有许多诗词用作启蒙之用。”

“我离开之时,便亲自抄了几本归来,若是诸位不信,且过来看看。”说着,葛先生就从自己的包袱之中取出了三本厚厚的书册,边上的人见此,便立刻有人拿过去翻看。

“小学诗词三百首。”

“《咏鹅》,诗人: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个倒是没听过,不过也挺有意思的。”

“《小池》,诗人:杨万里 ”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咦咦,这个不是苏姑娘作过的那首吗?!”

“好像是啊!”

“还有这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的名字叫《悯农》,作这首诗的人叫李坤。”

“还有这里,这里是中学读本,这里有《将进酒》,诗人却是一个叫李白的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

自葛先生将这三本诗词拿出来之后,整个风雪楼

没有书签
内容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
© 2024 aishu.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