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青云路  第78页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不少人从出售挑花刺绣的铺子里买了各种花色,拿回去就复制十几二十套的。
  这山河县,恨不得满大街都是挑花刺绣了。
  所以他们要一直点出新花色,才能维持此前的收入,单靠李林一个人,有些力不从心。
  自挑花刺绣生意做起来,冬青就料到了这一天,所以心里不慌,只是让李言卿的人手一直往外边的县城推销。
  这个县城沦陷了,那就换个新的县城,无论如何都有钱赚,直到黎国所有的县城都被挑花刺绣覆盖,她们也赚了足够的钱,就转行做别的生意。
  而黎国有近千个县城,挑花刺绣的生意,至少是还能做两年的。
  只是路途远了的话运输费用会增加,划不来亲自去推销。
  而且,旁人看到了商机,就会把依葫芦画瓢,招揽会作画之人,再招揽普通工人参与复制。
  山河县在最开始几个月让冬青赚了几千两后,销量开始下滑,每月净利润从七八百两降到三百两左右。
  冬青就把这些余下的挑花刺绣,全部供货给别的县城。
  有了足够的供货,两个月后,最开始推销的那两个县城也开始出现下滑迹象。
  而且薄云县的商铺直言不再需要从山河县供货,因为他们自己已经有能力点制挑花刺绣了。
  不过冬青让人打听了一下,他们也只能自给自足,在薄云县内销售。
  他们那边没有瑾瑜加持,也没有冬青运作,画手分成较高,运往外县照样需要费用,价格不会比山河县运去外县的便宜。
  既然都是一个价格,可能还会高,花色又不如山河县提供的新颖,那些商铺为何要弃山河县的货源而顾薄云县?
  所以,若薄云县要外销,只能更往外,延伸到冬青嫌路远而没去推销的县城。
  薄云县开了这个先例,不少商铺也蠢蠢欲动,但缺少契机与手腕,一时半会儿弄不起来。
  目前只有薄云县一城自己开始制作,别的都还从冬青这边进货。
  反倒是山河县,虽然有那么两波人跟风复制,但没人起心思跟冬青一样,找画手,拉几十个人大规模制作。
  山河县内挑花刺绣已经没有长远的市场可言,而临近的县城供货也被冬青抢占了先机。
  他们再兴师动众可能连本都回不来,还不如偷偷摸摸复制冬青她们点制出来的花色,不要太多成本,划算!
  冬青叫了一家人蹲在院里,商量分出人手做点别的稍微大一点的生意,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是她的作风。
  “爹娘看了半年多的点心摊子,也是时候发挥作用了。”
  李老汉和王氏摸不着头脑,“发挥什么作用?我们老两口每个月就十多两收入,跟你们动不动几百两的生意比不得,能有什么作用?”
  人心都是贪婪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最初,全家一个月十几两收入都笑开了花,后来冬青把挑花刺绣的生意做大了,每人每个月至少分到几百两,心也就跟着大了。
  若是现在冬青说挑花刺绣生意下滑做不下去了,又回到以前一个月几十两的境地,只怕谁心里都不会好受。
  冬青也不会容许这种事。
  “是这样,我们合伙开一家点心铺,就在你们摆摊旁边的屋子,现在十二月初,你们在那里整整摆了七个月的摊儿,一定经营了不少老顾客。”
  “从明儿个起,有人来买点心,你们就告诉他们,我们要进后面的屋子里卖,让他们改天直接去铺子里买,刚开张就有了基础。”先前没有荒废点心生意的意图,就在此处。
  翠枝和大狗听得云里雾里,翠枝问道:“爹娘摆摊那里,后面哪儿有屋子给我们开铺子?”
  冬青唇角一勾,道:“就是那间茶铺,爹娘你们都不注意看的吗?今天傍晚我从那里过,老板说在小地方开茶铺开不下去,他那屋子要卖出去,刚好我带着收回来的货钱,就付了一百两定金。”
  “啥?”大狗有些不敢相信,为啥总感觉什么事都能让冬青碰上?
  瑾瑜对此倒不意外,冬青能总是抓住机会,是因为冬青生了一颗七窍玲珑心,胆大心细,当机立断,从来不拖泥带水。
  翠枝心思也不差,既然决定要做,就立马着手去做,“那……那铺子要多少钱才能盘下来?”
  “那个地段好,东家说出租的话一月三十两纹银,若是买下一次付清的话,要六百五十两。”
  翠枝皱眉,“好像有些贵了,那铺子也不算特别大,租又挺划不来的。”
  瑾瑜点头,确实是有些贵了,他们一个月才挣一千出头的银子,买这座偏僻小院只花了八十两。
  不过瑾瑜了解冬青,道:“你既然交了一百两定钱,肯定已经商量好价钱的。”
  冬青一副奸诈的小模样,“对,我跟东家还价了,最终以五百八十两的价格成交,还连上铺子里的那些柜台。”
  “那些柜台我看过了,是松木的,质量还行,至少能用个三五年。”


第68章 启程
  听完冬青的话,李老汉搓着手,来回踱步,“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张?我跟你娘这半年多也存了好几十两银子,可以给你们凑上。”
  冬青想了想,“这件事自然是越快越好,等过了年,瑾瑜就要去晋安参加春闱,趁着现在还有一月时间,我们搭手让生意走上正轨,瑾瑜与我无了后顾之忧,才能放心去晋安,瑾瑜也好安心做题。”
  翠枝眉眼一弯,点头附议,对李老汉夫妇笑道:“那些钱是你们老两口辛苦存的,留着想买什么买什么。我手头不紧,冬青夫妻俩要用钱的地方多,挑花刺绣这生意也是他们照顾我们,他俩要顾及挑花刺绣还要上晋安赶考,这次不管钱和力,我与大狗出大头,爹娘帮忙,利润对半分成如何?”
  冬青对此没有异议,她们是一家人,她与瑾瑜顾挑花刺绣的生意,翠枝大狗和李老汉夫妻顾点心生意,钱大伙儿分。
  况且,日后瑾瑜授了官还不知道要去何处,她肯定要跟着一同前去,这点心铺子相当于整个儿的留给了大房。
  现在让翠枝出大头,日后翠枝和大狗收下整个铺子也没什么心理负累。
  旁人是夫唱妇随,而有关生意上的事,瑾瑜一切都以冬青的决定为准,只要冬青说好,那就是好的。
  李老汉与王氏也觉得可行,他们老了,只要看两个儿子过得好,两房儿媳不生龃龉,一家子和和美美就什么都好。
  商定之后,翠枝取了四百两银子给冬青,让她拿去把房契换回来。
  冬青已经用自己的钱交了一百两定钱,如此冬青只需再添八十两,就足够五百八十两,买下那个铺子。
  铺子交接完成,冬青领着小圆把它里里外外打扫一遍,再找木匠打磨一块光滑的木板。
  旁人开店都是取了名字,而后找木匠雕刻牌匾,刷上漆,才挂在门上。
  但她们急着开张做生意赚钱,时间紧迫,来不及让木匠细细雕琢牌匾。
  冬青准备打磨一块原色木板拿回家,让瑾瑜用粗毫题上名字,墨迹干了去就能挂在店铺门上。
  冬青抱着木板回家时,一家人都还没来得及给即将开张的铺子取个像样的名字。
  瑾瑜看着眼前这一大块木板,哭笑不得,“等他们回来商量一下再说,以免不满意没法儿擦去。”
  冬青点头,“也成,反正今儿个也不开张,下午商量好了,今晚你就写好,明日挂上,后天开张。”
  “嗯?”瑾瑜有些惊奇,“开张不用瞧日子吗?不是说要找一个吉日?”
  他想着冬青怎么说都是土生土长的古人,应该是要信这一套的,哪怕现代也有不少人信这一套。
  且不说是真是假,这个于人的士气心态很有影响。
  冬青嘴角露出一个小梨涡,“城里帮忙瞧日子的人太贵,只是翻翻万年历罢了,就收二两银,还不能跟他还价,否则他嘴上无遮拦瞎封赠,给人添堵,所以我去书斋逛了一圈。”
  这话说得让瑾瑜有点懵,前者跟冬青去书斋逛了一圈有什么必然联系?
  瑾瑜还没开口,冬青又道:“万年历也贵,而且买回来我们走了爹娘大哥又不能看,于是我在书斋偷偷翻了翻近日的黄历,后天腊月初六,是个好日子,只是忌祭祀治病破屋大修,咱就后天开张。”
  “哈哈哈哈哈!”瑾瑜想象一下冬青偷偷摸摸在书斋翻万年历的模样,就忍不住笑得停不下来。
  为什么可以这么招人喜欢?实在让人把持不住。
  把持不住就不把持,上前抱个满怀,蹭了半晌才松开。
  冬青被瑾瑜揉乱了发髻,面红耳赤,瞪了瑾瑜一眼,“这还在院子里呢,若李林或是大哥大嫂爹娘他们回转怎么办?”
  她发现瑾瑜越发粘人,一言不合就黏上来,推也推不开。
  瑾瑜张开双臂,“这不,他们并没有回转,左右头发都乱了,再来抱一个。”
  “哼……你走开,还不办正事去!”
  瑾瑜只得放下手臂,去办冬青说的正事。
  到了晚上,众人回家,冬青就把取名字和决定后天开张的事说一下。
  李林率先开口,“我觉着就叫李记点心铺吧,我家的布店也叫李记,多亲切!”
  瑾瑜道:“好,那我们就排除李记这个提议。”
  “……”李林以为瑾瑜认同他的说法,才一锤定音说好,结果后面那句才是重点。
  “全兄,你不跟我唱反调是不是就浑身不乐意?”
  瑾瑜接着道:“谁还有什么好的提议?”
  李林气得跳脚,瑾瑜直接就忽视了他的话。
  家里人已经习惯瑾瑜捉弄李林,看李林跳脚的模样,心里还有些暗爽。
  谁叫李林平时一开口就气死人不偿命?只有瑾瑜能将李林气得跳脚。
  冬青出来打圆场,“好了别闹了,说正经的,我觉着简单取一个,好听又容易认就行。”
  翠枝也道:“嗯,冬青说得有理,来买点心的一半往上不认字儿,名字不用太计较。”
  瑾瑜叹气,“叫做李记也太普通了,山河县姓李的人又特别多,随意从街上过一遭,就能看到不下三个李记,卖布的卖线的都有。”
  冬青道:“叫长宁如何?”
  王氏在嘴里来回念了两遍,拍板道:“成,就叫长宁吧,不管它什么意思长什么样,反正我听着挺好听。”
  大狗笑,“我也觉着听好听,顺耳。”
  瑾瑜站起身,“既然如此,那我就写上了,你们觉得写上长宁点心铺还是直接就写长宁二字?”
  冬青思索片刻,道:“写长宁点心四个字吧,虽然我让爹娘经营了半年的口碑,回头客不少,但日后还会有新顾客上门,只写长宁旁人不知道你是卖什么的,也不一定有耐心歪着往里瞅。”
 

没有书签
内容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
© 2024 aishu.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