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茶言观色  第44页

都还在上面,这芥子的保鲜功能不是一般的强。刘青想,吃完了,路上遇见有人卖,还可以买点放到芥子里。
正忙乎着,小懒却从芥子里蹦了出来。
这小懒也是个怪异的性子,只要刘青呆在人来人往、人声嘈杂的地方,它是决计不出来的,怎么威胁都没有用。只有她独自一人时,它才会出来溜达溜达。这小家伙除了性格怪异,生活习惯也怪异。呆在芥子里,十天半月不出来,它也没有说有解决大小便的需要。除非哪天刘青给它喝很多茶水,它才找个没人的时候从芥子里蹦出来,解决一下问题。
这会儿刘青露宿荒野,小懒仿佛担心她孤独害怕似的,蹦出来后,一直乖乖地呆在刘青的肩膀上,看她忙乎着晚饭。刘青摸摸小懒墨绿光亮的小脑袋,心里很是感动。
临离家前刘青在芥子里放了五个装满水的木桶,所以水是很充裕的。她做好自己的饭,为了慰劳小懒,还给它泡了一杯茶。又从芥子里拎了一张桌子和一个草垫出来,一人一兽在火堆的光照下,相对而坐,刘青吃饭,小懒喝茶。在这秋风萧瑟的旷野里,因为有了小懒的陪伴,刘青竟然感受到了一种温馨浪漫的味道。
吃饱收拾完毕后,刘青还拿出了一个木盆,注上热水,净面洗脚,很是享受。其实想要洗澡都不会有问题,因为芥子里空间比较大,刘青又是准备充分,木澡盆也是有滴;水更是不用愁,一路遇水补及就行。但四野虽然无人,但她还是觉得不保险;再加上天气渐冷,也就洗个脚凑合了。
如果这话给旅途的人听到,非得气死不可——这还叫凑合?看看,也就差房子没带出来了。
烫完脚,把东西都洗净收进芥子,刘青便把火堆挪了个地方,将原来烧火的地方打扫干净,铺上两床狼皮褥子,又拿出一床棉被来,她便和衣而卧,下面暖烘烘的,甚是舒服。小懒也没回芥子去,倦缩在刘青身旁,一人一兽以天作被,以地作床,安然入睡。
本来,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一个人在荒郊野外,不论是不是武功高强,都会有些害怕。尤其是在这地广人稀的古代,野兽比较多,光是晚上那奇奇怪怪的各种叫声,都会让你心里发毛。但刘青这几年经常一个人进入深山,在大山里常常一呆就是一天;而且每天早上一个人到山上白雾丛里练功,她习惯了与大自然相融,倒也不觉得如何害怕。
一路行去,遇上有客栈时,刘青还是会住店的,偶尔离群索居可以,长时间脱离社会是要不得滴。她不正是来感受古代各地的民俗风情的吗?再说,她一个大姑娘家,总得找地方洗澡吧?
但小客栈不但鱼龙混杂,而且卫生方面也让人不敢恭维。所以不是高级的客栈,刘青还是宁愿跟小懒呆在荒郊野外里。
这样一路悠哉游哉,路过了永州、衡阳,离家二十二天时,刘青到了长沙。“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刘青在长沙呆了一天,便直奔北而去,目的是洞庭湖。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上一世读书时刘青便对老范的《岳阳楼记》欣佩不已,如今到了这里,第一时间内便直奔岳阳楼。
远远便看见了岳阳楼,此时的岳阳楼为四柱三层,为纯木结构;飞檐、盔顶;楼里面四根柱子高耸立,楼顶檐牙互啄,金碧辉煌。远远望去,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映在苍穹之下,浩水之畔,格外震憾人心。洪武二十五年,即刘青来到明朝的四年前,岳州卫指挥使音亮,扩建了岳阳楼府城,这两翼的扩建,使岳阳楼更为大气。
上得楼来,刘青临窗而眺,但见湘江滔滔北去,长江滚滚东逝,水鸟翱翔,百舸争流,水天一色,景色甚是雄伟壮观。刘青脑子里除了那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别无他辞。要说心情,“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说的就是刘青这号。
追今思古,缅怀“未来”。刘青站立良久,觉得肚子咕咕直叫,不禁哑然失笑:“看来,俺是雅不起来了,就俗人一个。”

第七十一章 君山银针

下得楼来,刘青问了问路,到了卖小吃的街上。此时是中午时分,正是吃饭的时候,小吃街上人来人往,听口音,五湖四海的都有,岳阳楼果真是个旅游胜地。
刘青先去吃了一客虾饼,虾饼是用洞庭湖一带出产的鲜虾拌以面粉糊炸制成的,味鲜香嫩,焦脆可口。再来客竹筒鱼,‘竹筒鱼‘也是巴陵小吃的一绝,即把鲴鱼盛在楠竹筒里蒸制,使鲜嫩的鱼肉带着翠竹的清香,浓醇甘美,使人回味无穷。刘青吃得大呼过瘾。
肚子填饱了,刘青瞥见路旁的茶馆,摸摸玉佩,一咬牙,走了进去。
其实刘青这一路来,倒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风餐露宿,吃喝都不花钱;还有三分之一,住在大城小镇的好客栈里,这个花费比较大。但总体来说,刘青一路行来,也只用了三两多银子。现在要上茶馆喝个茶,倒不至于囊中羞涩。
再说了,刘青芥子里还存有几枚紫芝、多枚赤芝、大量的田七和天麻等名贵中草药,把它们卖了也值不少钱。
可前路未知啊!这样纯粹地坐吃山空,刘青自嘲地想:明年就得讨饭回家了,得想点办法开源才行。
不过,目前还是先花着吧,喝茶喝茶。到了这地界,不但要喝茶,还要喝好茶。
见刘青一付短褐打扮,门口的小二面上僵了一下,但不愧是旅游胜地的人,见多识广,训练有素,仍随即满脸堆笑道:“客官有请。”
刘青低头看了一眼衣服,无奈地笑了笑,自顾自进了门,自觉地找了个角落里的小桌坐下。倒不是她自卑,身为现代穿越人士的刘青同志,离那种自轻自贱的想法远着呢。选这角落,不是古代小说里主人公们历来听壁角、看热闹的好去处么,舍它其谁?
“客官想喝点什么?”小二颇为尽职尽责。
“君山银针多少钱一壶?”
“二钱银子。”
真够贵的,刘青想。还是道:“来一壶。”
“好嘞,您稍等。”小二眼睛一亮。
刘青趁空打量这古代茶馆。茶馆的装潢甚为雅致,左边墙悬挂着两幅字画,墙下两边放着大大的青花瓷盆,种着碧绿的植物,一高一低错落有致;右边则是个雕花博古架,放着各色盆景、奇石及精美的茶盒等物;靠里是六开的大窗,透窗看去,浩渺的洞庭湖一望无际。
临桌坐着两位青年男子,都二十岁左右年纪,头上扎着头巾,身穿直裰,这是明朝书生的标准打扮。两人看似也刚坐下,正等小二上茶。
再过去一桌,是一个白面长须的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穿着青布直身的宽大长衣,头上戴四方平定巾,正品一杯香茗。身后站着两位仆人。
刘青倒对两位仆人的帽子产生了兴趣:那小帽由六瓣布片缝合而成,看起来很像剖成半边的西瓜。“这不是清朝时流行的瓜皮小帽嘛,要是后面再留根长辫子,就更像了。”刘青恍然——原来这便是瓜皮小帽的前身。
正看着,忽闻一声高呼:“来杯君山银针。”一个身材高大的道士走了进来,坐在了刘青右边的桌旁,铜铃大眼,满脸的络腮胡子,如果剃了头,穿上袈裟,便是活脱脱一个“鲁智深”。
“客官请稍等。”小二亦高呼,情绪甚是愉悦。出门二十日,刘青也算长了些见识,知道这时候的道士地位高,而且还挺有钱。有钱的爷光临,小二当然要愉悦了。
这时一个小二把邻座书生的茶送了上来。刘青对泡茶有着职业病般的关注,抬眼望去,只见小二手脚麻利地先把烧得正旺的的小红泥炉摆上,再把盛满沸水的汤瓶坐到火上,待水沸腾,便把茶叶倒入沏茶用的茗壶中,冲入沸水,盖上盖子,笑着点头道:“二位慢用。”
靠近刘青的那个穿宝蓝直裰的书生,掀开盖子看了看,见银针茶在热腾腾壶中翻腾完毕,提起茶壶给另一个书生斟上一杯,笑道:“又安兄,你可知道这君山银针的传说?”一口湖南口音。
“哦?愚弟倒是不知,还望林森兄告之。”那又安倒听不出是哪里口音。
“传说,后唐的明宗皇帝,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沸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水,泡黄翎毛缘故。’明宗皇帝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
“这‘白鹤泉’和‘黄翎毛’又是什么?”又安奇道。
“这位檀越问的好。”那道士在旁听了,插嘴笑道:“这两样东西都跟我道派有关。如不嫌弃,贫道倒可以给你说一说。”
又安忙放下手中的茶杯,拱拱手道:“请说。”
“据传,初唐时,有一位名叫白鹤真人的云游道士从海外仙山归来,随身带了八株神仙赐予的茶苗,将它种在君山岛上。后来,他修起了巍峨壮观的白鹤寺,又挖了一口白鹤井。白鹤真人取白鹤井水冲泡仙茶,只见杯中一股白气袅袅上升,水气中一只白鹤冲天而去,此茶由此得名‘白鹤茶’。又因为此茶颜色金黄,形似黄雀的翎毛,所以别名‘黄翎毛’。”
“原来如此。”又安恍然,又一拱手,“多谢真人赐教。”
“呵呵,贫道多嘴了。你身边这位檀越必也知道的,贫道倒是班门弄斧了。”
这时刘青的茶也来了,小二正准备帮她沏茶,刘青摆摆手道:“你把水烧上就行,其他我自己来。”
茶馆本也不大,其他人听刘青这么一说,都往她这儿瞧。
刘青也不在意。她前生就专教人泡茶的,最是受不得好茶被不会泡茶之人糟践。要知道,“三分茶,七分泡”,说的就——会泡茶的人,孬茶也能泡出好滋味来;而要是不会泡,便是好茶也出不了好味道。
刚才她看那小二泡这君山银针,便如鲠在喉。只是因为低调原则,这才强压着不作声。现在她花了二钱银子,却喝不到好茶,那她非得找块豆腐撞死不可。

第七十二章 一心一意来泡茶

刘青先叫小二又拿了一个茗壶过来,待水烧开后,让小二将火炉撤掉,自己将汤瓶里的沸水注

没有书签
内容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
© 2024 aishu.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