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地主  第136页

契约期限内。学徒即便死了,也是白死。而且一般对学徒是不用付工钱的。很多招学徒的,不过是想要廉价的劳力,与签活契的卖身为奴差不多。
  看连守信和张氏的脸色。这件事,怕不是好事。
  “那后来那?”连蔓儿轻声问。
  “你爹在那学了半年多,你爷就把你爹领回来了。”张氏道,似乎就想这样结束话题。
  连蔓儿用手托着下巴,做思考状。
  “爷是不愿意让我爹做学徒?那干啥不一开始就把我爹领回来,还要等上半年?”
  张氏的目光有些闪烁。
  “娘,这里是不是有啥事啊?”连蔓儿奇怪地问。
  “啥事也没有,过去的事了,有啥可说的。蔓儿。你没事帮娘剥两头蒜吧。”张氏转身就要往外走。
  这里面肯定有事,他们却不肯说。
  “娘,”连蔓儿立刻凉凉地道,“你和爹要是不说,我一会问我爷、我奶去。”
  “千万别去!”张氏立刻停住脚,连守信也抬起头,两口子几乎同时说道。
  “你们要告诉我。我就不去。”连蔓儿道,语气里威胁的意思颇为明显。
  张氏和连守信对视了一眼,夫妻俩都有些无奈。聪明的小孩也有坏处,就是不好糊弄。
  “你爷出门,是半年后才回来的,那时候我在点心铺子里,干活勤快,人家不愿意让我走。你爷花了点钱。还托了人情,才把我领回来。”连守信道,语速比平时要快。
  连蔓儿毫不掩饰自己目光中的怀疑。
  “爹,那时候我爷都回村种地了吧,咋还会一出门就半年?要花钱,还托人情才能把爹领回来。是不是我奶把你送给人做学徒的时候,收了人家的钱啊。”
  连守信顿时哑口无言。
  “得了,就别瞒着了。”张氏无奈地道。
  “都是过去的事了,我还挺喜欢这些活的。”连守信缓了一会道。
  “你爷为啥过半年才接你爹回来,是因为你奶告诉你爷,她把你爹送在她亲戚家里住。后来不知道咋地,你爷知道了,那已经是半年之后了。……你爷自己是做学徒起家的,就盼着你大伯能出息,不愿意你爹再去做学徒。”
  “对。”连守信附和道。
  “我大概知道是咋回事了。”连蔓儿小声道。
  连守信和张氏是厚道人,为长者讳,有些事情就含糊着,美化着说。如果残酷点说,大概就是周氏趁连老爷子不在家,将连守信卖了做学徒。连老爷子回到家,发现四儿子不见了,问周氏。周氏就说把连守信送到亲戚家里去住了。半年后,连老爷子发现真相,找到了连守信,不得不花钱,还要托人情,才将连守信给买了回来。
  “爹,你受了不少苦吧。”连蔓儿同情地看着连守信。
  “……家里穷的没办法,为寻条活路,卖去给大户人家做奴仆的多的是。这学徒也就是十年八年的,还能学本事那。你奶也是为了我想。”连守信笑着道,“这件事,过去就过去了,可别在你爷和你奶跟前提起。来,让你俩看看,爹擀面的绝活。”
  连守信笑的很开怀,似乎那段经历对他而言,真是美好的。

  第一百六十一章 勤劳能致富
  手擀面看似简单,但要真做的好吃,,并不.容易。连蔓儿暗付她′自己的手艺就不行,因此很认真地观摩着连守信的动作。
  连守信将个大面团,均匀地分成几个面剂子。然后用手将个面剂子压扁,又在案板上撒上少许的薄面,然后就用擀面杖开始擀,直到将圆饼状的面剂子擀成薄厚均匀的椭圆形面片。
  “手擀面和包饺子不一样,面要和的稍微硬一点。”连守信边向连蔓儿传授诀窍,边将面片从两边往中间卷。“要不,这么卷,面就该粘块了,要多撒些薄面才行。那样的话,煮面的汤就混了,也费面。”
  “嗯。”连蔓儿答.应了声,表示记下了。
  连守信又拿起菜刀,从卷好的面皮侧开始,将面皮卷切成筷子粗-细的片。连守信的刀工不错,每片面皮卷的全.都是般粗-细。
  只要把切好的面皮卷抖落开,便是根根的面条了。
  “我来,我来。”小七扎着手道。抖落面条这个活计很简单,在小七来看,是非常有趣的种游戏。
  “后面还有,都让你和你二姐.来弄。”连守信有些纵容地看着连蔓儿和小七。在他看来,连蔓儿虽比小七大些,却还是个小孩子。
  连蔓儿觉得这个活计挺好玩,正好她和小七都是洗过手的,就凑上前去,两只手抓起摞面片。
  “对,手要抓住中间那块。”连守信在旁边指点着。
  连蔓儿就捕着面片,抬高,用力抖落,面片果然纷纷打开,只有少数-还团在起,再往案板上摔摔,所有的面片就都打开成了面条,而且还被拉长了不少。
  连守信擀出来的面条弹力十足,竟然没有根是断的。略有些发黄的面条虽然还没下锅,却已经散发出了淡淡的麦香味。
  小七咯咯咯地笑起来,颇有些像刚下了蛋的小母鸡。
  连蔓儿跟着笑了起来,心里有种莫名的,幸福的感觉。
  就这样,连守信带着连蔓儿和小七很快将面条都擀好了。外面连枝儿和五郎将骨头汤熬好了,张氏拿了个大盖帘进来,将面条都放在盖帘上,端出去下在滚开的肉骨头汤里。
  “娘,烫点菜叶子吧。”连蔓儿对张氏道。
  “行。”张氏边拿了筷子在锅里搅动,防止面条粘在一起,一边答应了。
  连枝儿就从灶下站起来,洗了两把白菜叶子,等锅里的汤再烧滚之后,扔进了锅子。
  “再烧个滚,面条就好.了。”张氏道,就转身准备面条的卤。
  张氏准备的就是普通的鸡蛋卤,只需要两三个鸡蛋和葱花就可以。为了鸡蛋卤更好吃些,张氏还泡了些木耳,撕碎了,准备加在鸡蛋卤里。
  一会夫,面条就熟了。连枝儿用个大盆子,将面条连汤都舀了出来。灶下的火不熄,张氏简单地刷了刷锅,就开始倒油做蛋卤。
  “爹,咱把那半只烧鸡切了吃吧。”连蔓儿道。
  连守信答应了,去切烧鸡。
  连蔓儿从炕上下来,从瓦缸里取了豆芽,拿滚水过了遍,使豆芽半熟,又用家里常备的酱油、盐、香油和辣椒酱拌匀了,做了盘凉拌豆芽菜。
  这么会功夫,张氏将鸡蛋卤做得了。
  五郎和小七将饭桌放在炕上,又摆好了碗筷,连枝儿给大家伙人扎了碗面条,至于鸡蛋卤,就放在桌子中间,大家按着自己的口味自己加。
  连蔓儿先吃了口面条,暗自点头。面条很香,很劲道,再夹口凉拌豆芽,很爽口,然后再吃一块烧鸡,鸡肉嫩滑,十分入味,蔡记烧鸡几十年的老店果真名不虚传。
  张氏端着面条,没有立刻就吃,她笑眯眯地看着几个孩子。
  “今个儿,咱们大家伙是借了咱小七的光。”张氏笑着道。
  小七在面碗上抬起头来,一张胖乎乎的包子脸,红扑扑地,还冒着热气。
  张氏就将个烧鸡腿夹到小七碗里,连守信在切的时候,故意留了整只鸡腿没有切,看来是留给小寿星的。
  “娘。”小七看着碗里的烧鸡腿,又是高兴,又是不好意思。就这么只鸡腿他不好意思吃独食,可是这么多人,他又不知道该给谁好.。
  “吃吧,今天是你生日。”张氏笑道。
  “小七,把鸡腿给咱娘。”连蔓儿就道,“你的生日,最辛苦的是咱娘。”
  孩子的生日,就是母难日。
  “对,给咱娘吃。”连枝儿和五郎都道。
  小七就将鸡腿又夹给了张氏。
  张氏有些愣了,她没想到孩子们会这样。
  “娘,你快吃啊。”几个孩子都笑着道。
  张氏有些急迫地放下手里的碗,扭转身子,将脸背对着几个孩子,干咳了两声,又拿出帕子来,不去擦嘴,反而在两眼上擦了擦,才扭回身来,似乎刚才她只是忍不咳嗽了下。
  连守信直没说话,只在旁边笑呵呵地看着。
  “你们有这个心,娘这心里就比吃了啥都舒坦。”张氏清了清嗓子道,“这鸡腿啊,娘从前没少吃,这个,还是给小七吃。”
  张氏就要把鸡腿夹回给小七。
  小七抱起碗,躲开了。
  “娘,你就吃吧,要不然,小七连面条都不吃了。”连蔓儿就道。
  小七猛点头,表示他真的会这么做。
  “孩子们的心意,你就吃点。”连守信低声道。
  张氏叹了口气,只好在鸡腿上咬了口,非常袖珍的一口,不过是做个样子。
  “你看,娘吃过了,这行了吧。”
  “娘疼你,你就接着吧’。”连蔓儿就给小七使了个眼色。她知道,张氏这个母亲,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吃那只鸡腿的。
  一家人吃完饭,刚收拾利落,连叶儿就在外面喊连蔓儿。
  “蔓儿,你家来人了。”
  “是谁啊?”连蔓儿应声走出门,问道。
  连叶儿正往上面走,手里提着个粪箕子,她身后跟着个老汉,看样子比连老爷子的年纪还大些,穿了身粗布的棉袄棉裤。
  “这是连守信家不.?”那老汉开口道,“你家是卖豆芽不?”
  刚才晌午散工之前,张氏才跟作坊里的人说了要发芽卖的事,这才多会功夫,就有人来买豆芽了。可她家的豆芽还没发好啊。不过瓦缸里还有几斤准备自家吃的,不知道够不够。
  “没错,我家卖豆芽。”连蔓儿忙道。
  这个时候连守信和张氏听到外面的声音,从屋里走了出来。
  “哎呦,是姜五叔。”连守信看见老汉,立刻将人往屋里请,“你老咋来了,快进屋。”
  看着张氏和连守信将老汊请进屋里,连蔓儿没有立刻跟进去,而是站在院子里和连叶儿说话,原来连叶儿刚才出去倒垃圾,正好这个老汉走过来。
  “我就问他干啥的,他说是找四叔,买豆芽,我就领他进来了。”连叶儿道。
  方才连守信叫那老汉做姜五叔,那老汉应该姓姜,不过与连家应该不是什么近亲,连蔓儿就不认得他。乡村人家,很讲究这些,临近几个村的人,都能拐弯抹角地攀上些亲戚关系。可以说除了亲戚,是朋友。
  “蔓儿,你家又发豆芽卖了?”连叶儿有些好奇地问连蔓儿。
  “嗯,我娘说先试试,,不知道挣钱不。”连蔓儿就道。
  “肯定能挣钱。”连叶儿道,接着脸上就有些灰暗,“我们啥时候出来过就好了。”
  “总有那么一天的。”连蔓儿只好安慰连叶儿,又压低声音道,“叶儿,你过会到我们屋里来,我娘给你留了碗面条。”
  连守礼赵氏和连叶儿总是偷空帮她们干活,张氏想起起过的日子,可怜连叶儿吃不饱,因此家里做吃的,就想着给连叶儿

没有书签
内容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
© 2024 aishu.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