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  第284页

老师们大多和孙校长住同一栋楼,一说夏晓兰从京城打电话回来,稀里哗啦的,好几个老师都跟着孙校长跑到办公室。
  夏晓兰不是领导,不是大人物,她就是从安庆走出去的学生。
  谁让她总是
  给人惊喜,一直让县一中的老师们感到骄傲呢!
  虽然已经隔了好些天,县一中的老师们还没激动完,都想问问夏晓兰天安门庆典的事。夏晓兰就把自己军训完,选进华清仪仗队的事说了下,至于站位啊和镜头特写,都是巧合……孙校长不太相信,用眼神对周围几个老师示意:晓兰同学一向都是这么谦虚的。
  孙校长问了好半天各种问题,听说夏晓兰在华清一切都顺利,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老师同学都好相处,教学的水平高,她自己也逐渐感受到建筑专业的魅力,孙校长更是欣慰。
  直到夏晓兰说自己打电话回来,是提醒下学校这边接收她托人送来的图书。
  “你一直惦记着这件事呢?图书馆还在修,不着急的……好好好,书今天会送来?我一定让人验收。”
  几十本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一致被他们看好的学生,也在惦记着学校的发展。孙校长感慨万千,在嘱咐夏晓兰一番后,才依依不舍的挂了电话。
  “这捐的几十本书,晓兰同学一定是从自己的生活费里挤出来的,这份心意,比书本身更珍贵啊!”
  知道夏晓兰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穷,但一个不到20岁的女学生在外面当个体户能赚多少钱?孙校长也没往什么万元户身上想,那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夏晓兰说一批书,他估计是几十本。
  想到一本书也要几块钱,几十本书再便宜也要二三百,这年头谁家的钱会多到花不完,还不是晓兰同学从自己的用度里省下来的。
  孙校长的说法,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
  其实刚才大家都想和夏晓兰说说话,孙校长霸占着听筒不肯放,从京城打电话回安庆,电话费也不便宜,大家也都忍住了。先入为主认定“一批书”只有几十本,等新华书店的人把书送到,让孙校长签收时——孙校长拿着钢笔都不敢签字。
  “同志,麻烦您再说一遍,一共多少本书?”
  “4362本。”
  怎么可能是4000多本!
  “全是新书吗?”
  书店的人比孙校长更激动,“全新的,从书库里一本本照着书单凑出来的,绝对没有摆在书架上被人翻看过,怎么不是全新的了?为了凑齐这批书,我们豫南省的所有分店都在翻书库,还有几十本是外地调来的……”
  哪一本是旧的了?
  上面一发话,下面跑断腿,居然还被人怀疑。不能生气,捐赠这批书的人还不晓得是啥来路呢,不能和这个高中校长生气,深呼吸,要冷静!
  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寻常是什么态度,瞧一瞧同时期的百货商店售货员,国营饭店服务员,就知道了。
  像孙校长这样经常要去书店蹭书看的,更是深有体会。
  孙校长自己能签收的几十本书,猛然变成四千多本,他只能叫人来帮忙,一一对照着书单验收。
  可晓兰同学,怎么捐了这么多书?
  这得多少钱?!
  ……
  孙校长陷入甜蜜的困惑和负担中。
  远在京城的伍行长和他有差不多的心情。
  他眼中有钱还思想觉悟很高的夏同学,在挂了电话后提出一个他无法拒绝的要求。
  “伍行长,我想再买3000元的国债券。”
  伍行长还没听过要主动购买国债券的,这声音如同天籁,让他半天不敢确信,但嘴巴的反应比脑子快,他完全控制不住自己:
  “……夏同学,你需要我们替你提供什么帮助?”


第471章 鹏城驻京办(1更)
  能买国债券的储户,才是伍行长眼里的优质客户。
  不买国债券,存十几万在分理处的账户上,不过也是完成一部分吸储的任务。反正卖国债券的任务,比吸储的任务难多了,两者完全不是同一等级的。这时候人们手里有点钱第一选择就是存银行,发工资会先拿出一部分,零存整取,5块钱都能往银行送,对于普通的职工家庭,钱就是这样慢慢攒下来的。
  存在银行不会失窃。
  存在银行还有利息。
  存钱还能支援国家建设。
  普通人都知道存钱有这么多好处,伍行长很不必担心什么吸储任务。没有夏晓兰来存钱,也总有别人来存,只是别人的数额没有这么大,滴水成河,成百上千的小储户是能帮分理处完成任务的。但没用夏晓兰买国债券,伍还长再找其他冤大头就不容易。
  那些需要贷款的单位,在伍行长的游说下会买。
  夏晓兰又不贷款,还是主动购买,伍行长当然是高兴的。
  再买3000元?
  那加起来就是6000元的国债券了。
  伍行长从夏晓兰身上看到了巨大的潜力,现在能买六千,以后就能买六万!
  帮优质客户解决一点烦恼不是应该的么,伍行长还以为是啥事儿呢,让夏晓兰主动提出来买国债券……哪知不过是买房?
  “二环以内的四合院,你问这个要求高不高?不高不高,这不是说笑嘛,出了二环外的房子可够偏了!”
  海淀区也偏啊。
  华清园都是在郊区了。
  听到伍行长说起二环以外都是郊区的口气,夏晓兰默默听着,没有分辨。
  这种嫌弃的口吻,再过30年要被人群殴的,二环以外的房子都不值当买,那人家在通州买房的,在京城上班却在冀北省买房的人怎么办?
  海淀区的房也很有投资潜力,自己住也方便,不出意外夏晓兰还要在华清上5年学,她都让伍行长一块儿留意着。
  现在京城虽然没有商品房交易,这种私下里买卖房屋的事也不是个例。
  夏晓兰不仅是有四合院情节,因为现在能买卖的不是单位的楼房,只能是四合院这种返还的“祖产”,产权是属于个人的才能买卖。让她自己慢慢去找肯定也行,外地人很麻烦的就是信息不通畅,让伍行长帮忙,绝对比夏晓兰办事效率高。
  她让伍行长可以多找几套房源。
  伍行长还以为她要挑选下,买把菜还要挑一挑,买房自然也是如此。
  夏晓兰也不解释。
  如果有合适的房源,她想劝舅舅刘勇也买一套。‘远辉’在鹏城那边陆续打开局面,只要一直有活接,刘勇就能赚到钱。招待所的生意也让刘勇大赚一笔,利润是分给夏晓兰一半,还投资了些在建材店。但挤出几万块来买房,刘勇是能负担的。
  商都那边要置业,和在京城置业也不矛盾。
  还有周诚在信里说的话,要结束香烟生意,现在有大笔资金闲置着,问夏晓兰怎么办。
  夏晓兰还不知道他所谓的“大笔”究竟是多少,但周诚之前说20万以下的车随便挑,想来身家是比夏晓兰自己丰厚很多的。全用来买房?京城有这么多房子卖吗?
  这事儿夏晓兰不可能一个人做主,她好好想一想,见面的时候再和周诚建议下。
  周末注定是忙碌的,康伟回京城,是和陈锡良一起进京的。
  自从八月份离开鹏城,夏晓兰还没见过康伟。
  康伟比八月下旬的时候更黑些,人很精神,在全程参与到建材店的筹备工作中后,康伟给人的感觉比去年初见时成熟不少。夏晓兰自己也有很大的变化,她身边的人产生巨大变化的不仅是康伟。
  “建材店生意怎么样?”
  “还行,我看一年多,咱们的本钱就能拿回来,过了明年肯定就是纯利润。”
  装修建材像他们搞这么大的不多见,投资了20万,一年多下来能把本钱收回就不错了。这事儿几个股东心里都有数,不会像倒卖服装那么快赚到钱,然而一旦打开了市场,就鹏城的建设速度,建材店赚的可能就是大钱。
  陈锡良很眼热。
  他觉得夏晓兰挑的行业不会出错,但夏晓兰也没有叫他合伙,陈锡良也不能自己跑去说。
  再说了,他还是干服装更有把握,这是陈锡良的老本行,在服装行业折腾他比较有底气。天下的钱是赚不完的,先把服装这行的钱赚到手。
  陈锡良是来京城见《大众电影》编辑的,压得羊绒大衣,他想把自己看好的当红小生弄到《大众电影》的封面,最好再加个专访,就万无一失。
  听着陈锡良兴奋的说着自己的想法,夏晓兰怀疑自己把陈老板提前踢进影视圈到底正不正确。
  一个服装批发贩子,已经要开始想操纵《大众电影》的封面和专访了?
  就为了卖衣服,陈锡良也太拼了,这样的批发贩子会成功也是有原因的!
  陈锡良问夏晓兰想不想去《大众电影》的编辑部看看,夏晓兰还没有立刻同意,就有别人找她——倒是没有想到的人,汤宏恩来京城开会,和康伟两人差不多是前后脚到的,他问夏晓兰有没有时间,一起吃顿饭。
  来找夏晓兰的是司机小王。
  陈锡良已经静若寒蝉,“您忙,这种小事,我自己去编辑部就行了。”
  大领导都要找夏晓兰吃饭,也排不上他一个批发贩子的号啊,陈锡良怎么认识小王,“安家建材”开业的时候,小王来替领导送过花篮嘛。
  反正夏晓兰的关系究竟有多深,陈锡良现在都没搞明白。
  康伟也要回家的,既然汤市长要找大嫂吃饭,康伟就选择改天再聚。
  夏晓兰在华清上个学,搞得像鹏城驻京办,一天之内居然有这么多人从鹏城来,第一个找的就是她!
  “汤叔叔想在哪里吃饭?”
  小王笑呵呵的,“领导说吃顿简餐,就在华清园就行。”
  那这是,刻意跑来找她吃顿饭,还迁就她选择在华清园里?她就算真是鹏城驻京办的负责人,也没有这种面子呀!


第472章 偶遇(2更)
  汤宏恩过来的时候有点晚,小王是中午过来问的,汤宏恩到华清大学是晚上7点。
  他没有让小王送,是自己坐公交车过来的。
  夏晓兰在说好的校门等,汤宏恩迟到了近一个小时。
  天色都暗了,夏晓兰才看见有个人从公交车上下来,瞧着挺眼熟。
  “汤叔叔?”
  汤宏恩对这面好像还挺熟的,视线落到夏晓兰身上,递给夏晓兰一包东西。
  “等久了吧?开完会太晚了,路上还耽误了点时间。”
  汤宏恩没让小王送着来,他这样的级别,到了京城,这边的驻京办肯定会解决出行配车,但汤宏恩却选择了坐公交。
  “没等多久,我带您去吃东西吧,然后在校园里转转?”
  看起来,竟然真的是特意来看她的,汤宏恩给的一包东西,是加工

没有书签
内容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
© 2024 aishu.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