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案。这一记抱摔,两人重重落在地上,张十三的惊呼窒在了喉中,他只觉得刺入身体的那件利器吃这一摔,外露的部分竟然断成几截,叮叮当当地散落各处。
只是他现在被夏浔用一种很巧妙的擒拿手法紧紧扼住,不但身子动弹不得,就连他的喉咙也被夏浔的手肘紧紧扼住,呼吸都困难,更不要说呼喊了,那奇怪的兵器到底是什么,直到现在,他仍是一无所知。
夏浔的脸色也有些发白,呼吸极其粗重,他赤裸的胸口紧贴着张十三的胸口,张十三可以听得到从他胸腔里传来的急骤有力的心跳声。
夏浔很紧张,第一次杀人,不管多么大胆的人,总是难免要紧张的。可也正因为紧张,所以本来就力气极大的他,此时更显得力大无穷,张十三空有一身武功,肺腑受伤,又被他结结实实地压在地上,既不能喊,又不能动,一招之间已是完全受制于人。
张十三的双眼瞪得大大的,他根本就想不通,夏浔为什么要杀他?夏浔怎么就敢杀他?
※※※
两个人一仰一卧,片刻之后,夏浔发白的脸色就恢复了沐后正常的红润,呼吸也流畅起来,而张十三本来又惊又怒涨红如血的脸庞却已开始发白……
夏浔的神情迅速平静下来,他看着张十三那双揉和着痛楚、惊讶、骇惧和不敢置信的目光,慢慢地抬起了一只手,那是紧握着凶器,抵在张十三伤口处的手。
那只手先还有些颤抖,但是很快就变得极其稳定,他的手掌上有一摊血,血是浅黑色的,沿着他的掌缘正缓慢地滴落下去,夏浔看着那血,忽然笑了……
张十三从来没有见他露出过这样的笑容,那种轻松淡定的笑容、一切尽在掌握的自信,洞察一切的精明、还有暗蕴着智慧的神采,依稀之中,他觉得见过这样的笑容,他在佥事大人的脸上,也见过这样的笑容。
“十三郎,血是黑色的,那就是说,你的肝脏被刺破了,肝脏被刺破,就算你躺着一动不动,按紧了伤口阻止失血,你最多也只能再活半炷香的时间,神仙都救不得你了,如果你还想挣扎的话,死的只会更快。”
张十三眼神黯淡下来,他知道夏浔说的是实话。他十三岁就在锦衣卫诏狱里当差,他曾经用许多稀奇古怪的法子折磨过犯人,直到对这一切感到厌倦,开始返璞归真,用最简单的方法用刑。这世上再没有什么人会比他更了解人体的内外结构,他知道夏浔没有说谎,他知道自己是真的完了,就算把全天下所有的神医都找来,他也完了。
但他不甘心这么死去,为什么?到底是为什么?没有理由啊!杀了我,对他的处境没有丝毫帮助,还有冯总旗他们在,难道他还妄想摆脱锦衣卫?再者说,一个乡下小民,有堂堂锦衣卫做靠山有什么不好?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铤而走险,必欲致己于死地?
张十三身上已开始一阵阵的发冷,他眼中蕴含着的种种情感,不管是愤怒、恐惧,还是惊讶,都一点点地散去,唯有疑惑,让他死不瞑目的疑惑,越来越是浓郁。
“你很奇怪,我为什么要杀你,对不对?”
夏浔微笑着问,张十三的目光马上变了,变成一种近乎于哀求的渴望。是的,他想知道夏浔为什么要杀他,他想不出任何理由,如果带着这种疑惑死去,他真的会死不瞑目。
夏浔本没有任何理由杀他的,想想看,他只是一个大字不识的乡下人,离开锦衣卫的扶持,他怎么可能冒充杨文轩,而且一直安然冒充下去?再者说,就算杀了自己,他怎么摆脱锦衣卫的控制?一个小民敢与锦衣卫对抗么?更何况锦衣卫手中还掌握着他亲自画押的供状,他乖乖听命于己,才是他可能的唯一出路啊!
“我本来没有理由杀你的,因为我无法在没有你们的帮助下冒充杨文轩,一直冒充杨文轩;因为你们手中掌握着可以随时让我掉脑袋的东西;因为你们是奉了皇帝的旨意来青州办案的,钦差大臣,生杀予夺,就算我是真的杨文轩,也没有能力摆脱你们;所以,我唯一的出路只有依附你们,讨你们的欢心,受你们的赏赐,这是你的看法,对么?”
是的,这正是张十三百思不得其解的。
杀人需要动机,夏浔的动机是什么?除掉一切知情人,彻底冒充杨文轩?他疯了么,这其中有多少风险,夏浔怎么可能有胆量去冒这个险?他们是奉了皇帝旨意而来的,是堂堂正正的有司衙门,一俟案情查明论功行赏下来,给他夏浔一个身份是很容易的,谁会不相信朝廷官员的许诺呢,这不是一个正常人的想法么,为什么他会动手杀人?
还有,他那干净利落的杀人手法,他能根据血液的颜色判断伤势所在的本领,他刺杀锦衣卫官校后迅速平净下来的神情,无论哪一样都不像那个懵懂单纯、胆小怯懦的乡下人。他到底是谁,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夏浔冷静地道:“原因很简单,我不相信你们的鬼话,从一开始就不相信,你们对我撒了很多谎,对我包藏了很大的祸心。从一开始,我就知道你们对我不怀好意,听你的话,跟你们走,我最后的下场将和听香姑娘一样惨。我为什么不反抗?在南阳河畔的那家小店里,我答应为你们效力的时候,在我签字画押的时候,我就打定了主意,一定要杀掉你们!”
“不,我相信你们是真正的锦衣卫。”
夏浔看着张十三疑惑的眼神,好像懂得读心术似的,给他做着解答。
“我当然不会怀疑刘掌柜的官衣和腰牌是假的,这世上可以有强盗,也可以有骗子,但是不会有哪一伙强盗或者骗子,会异想天开的去冒充已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锦衣卫,而且你们有官有商,有权有钱,却甘冒奇险,用这样不可告人的身份去图谋一位藩王?
我不相信的是:我不相信你们是奉旨而来,我不相信你们是来查缉依附王府谋反的白莲教徒或王府官,我不相信你们事成之后会留我性命,还招揽我加入锦衣卫……你们谎言重重,破绽也是重重,这些谎话或许骗得了别人,但是骗不了我夏浔!”
“冯西辉说锦衣卫并没有被裁撤,我相信!听他一解说,我就知道确实是我们小民不了解朝廷中的事情,误把削权当成了裁撤。但是冯西辉说锦衣卫并没有被削去缉捕和诏狱之权,仅仅是化明为暗了,我不相信!”
“这个破绽,可以说是冯总旗自作聪明暴露的,第二个破绽,则是因为你的自作聪明才暴露的。而第三个破绽……则是因为你们一起的自作聪明才暴露的,你想不想知道因为什么?”
当然想,张十三已经想的快要想疯了。
夏浔很可恶的微笑道:“可你就要死了,而我的故事却很长,我有耐心讲,你却没有时间听了。”
张十三的胸膛猛地起伏了一下,他又要被气疯了。
第015章 抽丝剥茧欲化蝶
如果能够依附于锦衣卫,对夏浔来说,也不失为一条光明的出路。
但是冯总旗一开口,夏浔就知道他在说谎,说谎并不要紧,要紧的是这个谎言隐藏着多大的秘密,如果这秘密不是他能承受的,一个不被允许知其底细却又不得不参与其秘的人能有什么下场?灭口而矣!
锦衣卫之前,差可与之比拟的类似组织只有汉武帝时的诏狱,那时候诏狱二十六所,羁押郡守、九卿等高官数百人,殃及十余万人,司隶校尉招摇过市,见者无不色变。但这诏狱并没有贯穿汉朝始终,后世人知之者甚少,而锦衣卫则不然,就算很不熟悉明朝历史的人,又有谁没听说过他们?
朱元璋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很清楚自己为什么要用重刑,也知道何时该收敛重刑,他利用锦衣卫把野心勃勃如宰相胡惟庸者、贪官污吏如驸马欧阳伦者、骄横狂妄如大将蓝玉者,乃至他认为对朱明天下有着重大威胁的权臣勋戚们杀个精光之后,就说:“吾当乱世刑不得不重,子孙们治平世,刑自当轻。”锦衣卫这头猛虎从此被他关进了笼子。
依照冯总旗的说法,锦衣卫并没有被削权,仅仅是皇上因百官不安才让他们化明为暗,这是朱元璋的风格吗?且不说朱元璋的我行我素、雷厉风行,任何一个皇帝,在涉及皇权与谋反的问题上,又岂会使用如此软弱的手段,派几条小鱼小虾偷偷摸摸地来搞侦察,甚至不得不大费周章地拉拢一个当地士绅来接近目标?这样荒唐的鬼话也只有一个真正的目不识丁的乡下人才会相信。
在后世史料中,从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削夺锦衣卫大权,一直到永乐大帝重振锦衣卫,这段期间有关锦衣卫的记载是一片空白。如果锦衣卫真的是化明为暗,他们仍然拥有极大的权力,并且仍在暗中进行种种活动,就算行事隐秘,当世无人知晓,也不可能在后世得以公开的明朝档案资料中没有一丁半点的记载。
因此,夏浔得出结论:冯检校对他们的来历说的不尽不实,他们在青州的活动未必是合法的,更不可能是奉了圣旨。
这一来,夏浔对他们的目的,也产生了深深的疑虑。因为好巧不巧的,他恰巧知道潭王自焚绝不是因为他的大舅哥谋反,就算全天下的人都不知道潭王的真正死因,诸王未必就不知道,朱元璋更是一定不会相信他自己公布的那番鬼话。
关于漳王朱梓之死,在官方说法中,是因为他的大舅哥于琥被人告发是宰相胡惟庸一党,潭王因此忧惧自尽。民间则另有一种说法,说朱梓的母亲也就是当今皇上的定妃娘娘,原本是陈友谅的皇后达兰,达兰有孕之后,才成为朱元璋的妃子,朱梓其实是天完帝国皇帝陈友谅的遗腹子,潭王知道了自己的真正身世,所以想要造反,皇帝派兵缉拿,朱梓不甘兵败受辱,这才自焚而死。
整个故事编得有鼻子有眼,连达妃暗中嘱咐儿子为父报仇,朱梓积薪焚宫,大火起时如何于火中痛骂的情节都绘声绘色,如临其境。真难为了那些相信的百姓,就没有一个想起来这些细节旁人是怎么知道的?
朱元璋的定妃达兰的确是陈友谅的皇后,早在朱元璋制订的《大诰》里,就曾向天下臣民亲口承认过此事,他说:“朕在天下尚未平定时,攻城略地,与群雄并驱十四年,在军中从未妄夺一个妇人女子。唯有攻下武昌以后,因恼怒陈友谅屡屡起兵相犯,故夺其妾而归。”
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这个谣言颇具迷惑性,老百姓们并不了解这些皇子们的具体年龄以及他们具体由哪位皇妃所生,很多人信以为真,就算不信,他们也乐于传播。人们都有猎奇心理,越是荒诞不经的东西越有生命力,所以这种不靠谱的谣言传的也就越邪乎。
正因为潭王的两个版本的死因存在着正史和野史两个版本,所以后世的史学家们曾经对其进行过一番考